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潘瑞兰
[导读] 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上的“拙劣”表现,与他们数学解题上的“优异”表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潘瑞兰
        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浙江省   浦江县   322200  


        [摘要]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上的“拙劣”表现,与他们数学解题上的“优异”表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是应用问题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新世纪初,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向我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引起了普遍的共鸣和反响。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新课标;教学

        一、背景
        (一)传统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基本特点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两大功能:一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而且对于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传统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应用问题基本上采用纯文字的表述模式。虽然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学生识字水平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呈现形式多以图画表格为主,但从中年级开始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实践与综合应用,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兴趣。而且从传统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特点可以发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
        二、 新课标指导下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定位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因此,现代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与传统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相比,它所涉及的内容更宽泛,除了包括传统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更有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交织在一起的应用,问题呈现的形式、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更灵活多样。那么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探索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呢?
        (一)设计生活化应用教学,加强学生数学信息意识
        学生的数学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当今数学教育教会学生学习,形成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判断、处理和创造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数学信息意识成了当务之急。
   由于学生主要在课堂内进行系统的数学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教学“连加”,这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未免太枯燥,我就设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投飞镖”游戏,靶子上有许多得分区域,学生连续投三次,根据投在靶子上的数看谁得的分高。通过记录每个同学投得的三个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如“某某同学投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前两次结果比第三次多多少分?”这是,教师让学生解决“连加”问题,有的学生利用估算算,有的用口算算,有的用笔算算。


        (二)创设融洽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出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这样一种探索问题的最佳意境,课堂气氛无疑是热烈而活跃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畅通,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探索活动形成热点与高潮。
        例如,“1粒米的广告”的实践活动,教师一上课就以“13亿粒米究竟有多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实践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自行设计活动方案,来探究13亿粒米的多少。学生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个人独立研究,有的是选择天平先测量重量再估算,有的选用量杯先测量体积再估算,有的是用体积的大小来感受13亿粒米、有的是以重量的多少来体验13亿粒米……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研究发现结论,使学生有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三)优化教学活动组织,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
        传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以文字呈现形式居多,解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方式也常常是用一张纸,一支笔,独自埋头苦思,合作交流从何谈起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数学小论文等。如“帮老师设计购房方案”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小课题研究方式。教师首先让学生收集房产信息,了解相关行情,引导学生提出与购房有关的数学问题。接着,老师出示自己看中的房产公司和房源信息,公布自己的存款(15万元)和现有收入(每月约3000元),请求学生为老师设计购房方案。由于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选择的可能性比较多,所以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点子公司”,分工合作展开真实性的方案设计。最后由点子公司经理发布方案,说明选房的理由和付款的方式。
        总之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改革是否成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数学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向人们展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最为突出的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通过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当前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和改革情况的了解,对如何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谈了自己粗浅且显稚嫩的看法。教学无止境,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在实践中去积累和丰富、发展。新课程改革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本质实现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由习题解答向问题解决的转化就能逐步走向应用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   
[2] 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何立婴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李士钊.数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刘电芝.小学数学学与教的策略[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个人介绍:潘瑞兰,出生日期:1988年2月,女,汉族,浙江浦江人,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