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忽朝伟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0期   作者:忽朝伟 孙朋
[导读] 本文针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特性以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垃圾在送到垃圾填埋场之后会形成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的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含有的有机物较多,处理相对困难。如果垃圾渗滤液的排放达不到规定指标,将会对周围的土壤,水体等造成严重污染。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特性以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渗滤液;消解;影响;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巨大变化,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数量和种类也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在垃圾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垃圾渗滤液,目前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高达5.0×107吨左右。大量的垃圾渗滤液让处理难度增加,再加上其成分的复杂性,一旦出现处置不当,都将引起严重的环境破坏。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采用科学技术实现垃圾渗滤液的标准排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 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
        2.1 有机物含量的特性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指标通过CODcr和BOD5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大小,直接反映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含量以及排放之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通常来说,垃圾渗滤液中存在的CODcr和BOD5含量在每升10万毫克以上,是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标准值的几倍或者成百倍以上。在不同的垃圾填埋场出现的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垃圾渗滤液中还存在多种的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存在让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较强的危害性。另外,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时,最为关键的是存在可生化性,垃圾渗滤液内部很多物质会被微生物自行降解,由高分子物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在垃圾填埋初期有机物含量在0.4以上,而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下降到0.2左右,同时氨氮成分会迅速增加,在此阶段进行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2 NH4-N的含量高
        生活垃圾渗滤液中存在着大量的NH4-N物质,此种物质主要是水体中的蛋白物质分解而来,在初期该物质含量并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微生物对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增加,产生的含量也在增多。相关专家在经过调查发现,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该物质可以由几百毫克每升增加到几千毫克每升,超高含量的NH4-N物质给垃圾渗滤液处理造成了巨大困扰,再加上碳和氮的比例引起了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无法达到后期脱氮处理效果的提升。
        2.3 金属种类多,含量高
        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包含非常多的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含量相对较高,采用生物处理办法并不能达到良好效果,而且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目前,垃圾渗滤液中比较常见的金属离子有铁离子,汞离子,锰离子,锌离子等,这些金属离子含量超过排放标准的几千倍以上。也就是说,重金属离子会造成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的增加,再加上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如果采用物理方法或者生物方法进行处理时,需要预先做好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工作。
        2.4 其他复杂的特性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中会受到时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处理过程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活垃圾渗滤液会逐渐出现颜色变深的现象,通常以深褐色和黑色居多,并且伴有臭味,对周围的土壤,空气,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除此之外,垃圾渗滤液中的碳、氮和磷的比例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变化,让微生物的营养出现失调,不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因此,为了落实良好的处理效果,需要对垃圾渗滤液中的营养比例进行控制,提升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3 生活垃圾渗滤液现状与特点
        在垃圾运送到填埋场之后,随着填埋时间延长,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垃圾中微生物的变化,不同区域内温度湿度变化都不同,在垃圾填埋时间的积累中,垃圾渗滤液中出现的污染物的物质以及浓度也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最初期,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呈现弱酸性,生化性能较高,在中期阶段pH值会呈现中性变化,生化性能出现下降,在后期垃圾渗滤液呈现出碱性变化,生化物质逐渐被利用。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的是有机废水,而且有机物含量相对复杂,种类繁多,对于水污染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垃圾渗滤液产生黑色和黄褐色时伴有恶臭,出现的有机物含量也非常多,其中还包含很多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通过对垃圾渗滤液具体情况总结发现,渗滤液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颜色深,味道浓。第二,固体含量高。第三,有机物成分复杂。第四,氨氮含量高。第五,水质变化大。
        4 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
        4.1 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在垃圾填埋场建设初期,需要强化对施工所在地地质情况的调查,确保填埋区底层防渗系数能够满足要求,阻止地下水渗透到土壤中,减少渗滤液对土壤的破坏。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在垃圾分类之后,可以根据垃圾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填埋场的数量,通过科学的垃圾处理,大幅度降低垃圾处理中渗滤液的出现。
        4.2 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
        在垃圾处理中结合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垃圾处理的科学分析,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渗滤液处理调节池,采用合理的技术实现渗滤液的预处理。通过物化工艺应用,让垃圾渗滤液有可生化性,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可以在渗滤液处理中设置氧化工艺,氧化工艺能够让垃圾中的物质生化降解,是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渗滤液处理方式,但是,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相对较高。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由于温度、湿度、季节、地域等都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在进行预处理时,需要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多样化。
        4.3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
        在垃圾渗滤液老化之后,应用传统的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无法达到规定的处理标准,而且老化的渗滤液中含有的难降解物质非常多,而且污染物浓度也更高,必须要做到对老化渗滤液的深度处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纳滤技术,反渗透技术和吸附过滤技术等,大多数以纳滤和反渗透为主。传统的回灌处理方式虽然投入成本较低,但是极易给垃圾填埋场造成隐患,蒸发工艺能够有效的解决浓缩液问题,但是投入的成本会比较高,大规模应用此方法,无法做到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提升,还极易造成资金浪费。目前,很多地区都加大了对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人工湿地技术结合了以往传统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该技术应用到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而且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但是在采用该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土壤破坏现象,需要工作人员预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科学处理,在确保能够稳定运行时再排放到人工湿地内。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垃圾渗滤液内部存在着非常多的有害物质,极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上近年来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对于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是处理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前的处理工艺,需要强化对有机物的分解,降低氨氮浓度,通过先进技术合理应用,推进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提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声东.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计算方法与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20,28(04):82-86+94.
        [2]刘鑫,俞军欢.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要点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6):112-114.
        [3]吴靖宇,张爱军,戴小东,葛亚军.平板膜在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16):126-131.
        [4]夏海.生活垃圾处理场垃圾渗滤液泄漏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126-127.
        [5]李泊娇.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工艺探讨[J].科技视界,2020(22):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