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婷
上海城建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城市的特色化、个性化、经济化以及全球化,城市河道环境的治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护坡设计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工作是对河道周围环境以及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满足抗洪、排涝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原则以及现有生态护坡技术,探究有效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护坡;设计分析
在传统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通过修建河道护坡的方式,可以对城市河道进行有效整治提高城市的防洪抗涝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也非常容易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水土流失、水域面积减少等情况。为解决传统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生态矛盾问题,需要尽快引入新型的生态护坡设计,以确保城市河流畅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1.1水力稳定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设计时,首先需要满足水力稳定性原则,即在进行生态护坡设计的同时,保护岸坡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合理分析与考虑引起坡岸不稳定的因素,再进行生态护坡设计。如,对岸坡土层稳定性的检测、河流水流速度以及冲刷力的测量等,都能够为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保护整个土工设计参数与水力参数的稳定合理性。
1.2生态环保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具体是指在满足岸坡效用的情况下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进行生态护坡设计时,需要以生态环保性为基础的原则,尊重城市整体环境,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生态护坡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河道周边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规划,并使用与城市风格相匹配的建筑材料。
2.现有生态型护坡技术分析
与传统的护坡技术相比,现有生态型护坡技术,除了能够增强岸坡稳定性、满足城镇河流防洪抗涝,还能够有效解决“绿化和硬化”的矛盾,对于营造城镇生态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其只考虑了护坡上的植物,却忽视了动物和为生物,忽视了生态护坡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坡应当建立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所以,现有的生态型护坡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色彩,但是其本身并不完善。
3.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设计策略
3.1 有效利用自然原型进行生态护坡
自然原型包括河道本身所具有土壤及植被,有效运用自然原型进行生态护坡加固岸坡,维持天然特性是一种应用非常简便并且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生态护坡方式。城市河道常见的植被有乔木、灌木,运用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可以充分借助其高低错落的特点和植物根系的稳定性,增强岸坡的整体抗洪能力。这种运用自然原型进行生态护坡,几乎不会产生生态污染,并且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科学利用,所花费的时间较少,施工工艺比较简单。
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抵抗力不足、冲刷能力较差,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植被品种以及种植方式的选择,一般应用到流速慢、冲刷量小的小型河道。
3.2 结合土工材料进行复合型生态护坡
土工材料共同应用的复合型生态护坡方式在当前河道生态护坡整理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是通过镀锌或是喷塑铁丝网的方式,运用碎石、种植土等材料进行填充。镀锌铁丝比较容易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日晒雨淋的出现而产生腐蚀,所以,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选择一些耐腐性较强的喷塑铁丝网笼。塑铁丝网笼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基的变形,以有效地避免预制混凝土护坡整体情况不足而导致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复合型生态护坡设计,不仅实现生态性护坡防洪抗涝,还不会破坏微生物与微生物的良好生存环境以及生存空间。其中常见的复合型生态湖泊设计方案有铁丝网和碎石复合型护坡等方式,其都是通过结合多种材料的功能进行生态护坡,提高坡岸整体的稳定性。
3.3 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混凝土主要是利用特殊工艺所常见的一种特殊结构的混凝土,其可以让水中的植物得以健康成长,进而提高水质,并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混凝土主要具有以下两种,其主要包括环境友好型以及生物相容型。其中的环境友好型具体是在混凝土、使用期间,降低环境负荷。生物相容性主要是可以和动植物共同成长,运用环境友好型可以对加强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在生态混凝土中,利用环境友好型可以加强河道绿色建设。如植物性生态混凝土,其主要是经过搅拌浇筑后所形成的。在混凝土表面放入覆土,使其中的植物长大后就会穿透混凝土结构,进而构成植物型生态护坡体系。而采用相容型混凝土,主要作用就是改变水质情况,如果水质不好,则可以采用生物相容型混凝土。
3.4 人造材料复合植被护坡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包括土木网复合植被、土木网垫固土种植等。运用这些技术可以让边坡提高冲刷能力,如此以来,不仅能够使得植被固的效果,还能够利用人工技术来补充植被中不完善的地位。比如,运用网格来固土护坡,使网格能够和土地之间进行有机整合,进而让生态得以恢复。该项技术利用网箱形成挡土墙,可以达到降低地下水压力效果,并避免土质边坡被浅层所冲洗,进而净化空气。此外,在防护工作中,还可以运用自嵌式挡墙,连锁式等。前者主要用于垒挡土墙的前提下所创造出的全新柔性结构,这一结构属于全新的逆重力结构,通过利用该种结构可以让载荷尽可能的降低,进而提高防护的稳定性。
3.5 污泥有机利用就地形成生态护坡
污泥的有利利用具体是指运用污泥免烧制技术将河道内的污泥制作成河道整理的材料,通过一些特殊的配方或是技术手段,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实现生态护坡。该项技术将河道中的污泥作为底泥,制造成城市河道政治工作的材料,如生态砖以及吸附性材料,并将其运用到岸坡建筑中。该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具有抗洪防涝效果,还有一定吸附功能,帮助生态护坡的实现。
4.结语
相比于传统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仅仅注重边坡稳定性,生态护坡设计更加城市以及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应当运用科学、先进的生态护坡技术,来提高省市河道整治工作的整体质量,以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涛.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2):80-81.
[2]李玉华.探析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J].科技资讯,2015,13(36):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