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期   作者:蒋伟
[导读] 改革后,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蒋伟
        菏泽市牡丹区自然资源局,山东省菏泽市,274000
        摘要:改革后,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整治势在必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建设问题的治理关乎土地整治的进程。受传统观念影响,土壤保护、多样性的生物保护意识较差,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生态建设的规划缺乏科学性,这些都是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建设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土地整治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效果。尽管我国目前仍旧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使得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理念,那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内容的高度重视,不断深化研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成效能够有所保障,最终实现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土地整治工作中强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土地整治是补充农村可耕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重要途径,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平衡来看,土地整治活动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态系统,同时土地整治借助一系列生物技术及措施,对水、路、田、林等进行工程整改,这过程中会对整治区域内的土壤、植被、生物及水资源等要素及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把握土地整治给生态建设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的生态建设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必须重视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才能真正做好土地整治工作。
        2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问题
        2.1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意识缺失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仅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土地整治工作上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近百年,无论是土地整治理论还是经验都更加丰富而成熟,我国与这些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2.2生态建设新型技术应用不足
        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不是简单地改变原有土地的耕作用途,而是涉及土地、水资源、道路和景观等各层面在内的综合性建设体系,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对新型技术具有较高要求,以此才能实现土地整治工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但是在目前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对新型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新型材料应用不当,尤其是新型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在这种情形下,使得实际工作开展不仅无法达到生态建设的基本目的,甚至还会对生态环境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3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不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但是由于我国在土地整治方面的工作看展较晚,没有形成健全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和方案,就导致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制的一些问题。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没有形成一套特有的、完整的和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去借鉴和模仿,还导致了在整治之后,出现了诸如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特有的风貌破坏等各类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国当前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体系急需完善。
        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对策
        3.1健全生态立法,强化生态管理意识
        要进一步实现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应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内容,并在《土地整理法》中进行明确规定,通过法律强化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生态建设管理的意识。
        3.2构建土地整治新型理论基础
        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已经是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体系,原有的技术和理念理论基础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工作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必须构建起更加宏观的理论指导体系,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学性,更加凸显生态建设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对具体操作体系进行细化,建立起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深入。在新型理论指导下,各项工作开展更加契合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层面的要求,使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深入,为我国区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健全规划体系,提高生态建设操作性
        要想确保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建设的顺利实现,就要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土地整治的专业人员要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的要求下,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方向,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将生态建设地可操作性增强。同时,土地整治相关部门英高加强对生态体系网络的重视,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城市、农村等结合起来,建立和规划出宏观、全面的生态系统网络,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地落实相关系统,从而使土地整治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提高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3.4加强生态技术应用,提升生态技术能力
        如今,土地整治更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注重生态建设的学科应用到土地整治规划中。结合工作实践,将生态建设融入土地整治中。例如,在生态整治规划设计前,对整个项目地区的景观生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分析整理后,推出实施可行的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进行生态化土地整治。与此同时,随着生态型新型材料及技术发展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强,加强我国自主化的核心技术研究成果也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全面培育高水平生态技术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以此提升我国生态型新兴材料和新工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也应被提上日程。
        3.5推进土地整治下生态重建的研究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土地整治下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我国土地整治生态重建还在初步阶段,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重建理论的研究,并将积极的成果运用到生态建设中去。例如,恰当地联合土地整治技术以及三维技术,将其应用到生态建设中,及时掌握土地整治的项目情况,有利于生态建设工作。加强生态重建工作,要坚持高标准要求,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方法,努力提高生态重建水平。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我国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要想促进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生态建设意识,并积极引入、创新生态建设技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更符合我国土地整治目标的生态建设模式,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束应成.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20(6):62.
        [2]徐强.我国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22-23.
        [3]崔全红.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7-18.
        [4]束应成.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20,(6):62.
        [5]崔全红.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