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趣味性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3期   作者:周乐文
[导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周乐文
        浙江省温岭市九龙学校        317500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而在小学课堂教学课程中,加入美术这一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够大大的增强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课堂上引入美术的教育,也能为学生奠定艺术的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收美术这项高雅的艺术,让美术课堂趣味化就越来越被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师所重视。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年级;趣味性;教学研究
        前言:
        兴趣,永远都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第一驱动力。想要让高年级的小学学生,能够在美术的课堂上,嵌入式地进行启蒙学习,离不开美术教师的趣味化教学。小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高年级虽然有所成长,但是,他们的心智仍然不够成熟,对枯燥无味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面对以往传统的美术教育时,将美术课的课堂时间,转化为写其他科目课后作业的自习时间,这样的课堂环境显然不能满足美术在小学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谈不上对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因此,必须要在教学中融入趣味化的内容,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收艺术的熏陶。
        一、情景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讲授或者延时,而未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在这样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对无聊的课堂产生厌烦,不能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启蒙。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合理定位自身在教学环节中起到的作用,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到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教师可以试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讲学生代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体现出美术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同时,在课堂的情境化教学,也能让学生能够将自身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情景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对艺术的兴趣,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对浙教版小学美术“色彩风景”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在这一节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可以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拿出一块冰让学生摸一摸,再问一问学生在摸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都回答在摸得时候感觉很冷很滑,随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颜色,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大部分的学生都用了蓝色来表示这种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融入到冰雪的世界中,通过自己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感受到了蓝色能够表达出冷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之后,很多学生都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拓展学生能力
        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则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时,拓展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艺术加工能力。

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他们觉得有趣的事物具有极高的热情,这阶段的学生正是对其进行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还要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能够将学习的内容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作品当中。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能够将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兴趣最大化的得以保留,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变为自身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产生热情和兴趣之后,进行这样的教学环节,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学生的精力。因此,在进行兴趣的激发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实践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剪纸人物”的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物剪纸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准备一些剪刀和红色卡纸,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剪纸艺术进行介绍和示范之后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手中的红色卡纸进行剪裁,尝试将其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艺术构想和艺术热情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对艺术有长久的喜爱。
        三、竞技性教学任务,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高年级的较低年级而言,有其特殊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竞争意识,这些学生在进行教学实践的环节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美术作品,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特性,将竞技比赛与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比赛作为教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充分地加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向最后的冠军进发。这样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而更加专心地学习课堂内容,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自然得到了提升。从而,美术也就能够更加自然和轻松地完成其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
        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我们的课本剧”这一节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改编,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表演,学生在准备时,会自主的复习前一节“拍一部小电影”的 内容,在表演之后,教师组织同学们投片,选择出自己最喜爱的小组。教师也可以对最后获胜的小组,给与一定的物品奖励,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表演热情。通过这样竞技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竞争中,提升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参加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得到艺术启蒙。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美术启蒙教育能为小学生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前提调节,如何让美术课堂能够吸引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我们美术教师想方设法地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让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出作用,使小学生能够在综合能力上获得不菲的收获,需要我们小学美术教师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文娜.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46-147.
        [2]郑昭贞.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0,(22):75.
        [3]陈晖.小学美术课堂开展趣味化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