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有效阅读教学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   作者:黄金艳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人心,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生不仅要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识字、认字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黄金艳
        横县马山镇中心学校新龙教学点,53030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人心,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生不仅要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识字、认字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就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操的陶冶,最终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所以本文则将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语文是最为基础的科目,其要求学生在识字、认字、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就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的讲解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这也就导致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所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加强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产生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对现如今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模式进行改革,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强。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
        学生通过进行阅读就能够自主地实现知识的获取,在其影响下其文学素养就能够逐步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并不丰富,所以其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的不足,而这也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此一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不断的得到的提高,同时其阅读的效率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1]。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已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阅读课程的开展。然而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会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同时其阅读过程不够专注,而在阅读后也不会主动的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这样阅读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就非常有限。这些问题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阅读指导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且也无法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阅读教学就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且还要对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其视野的拓展。
(二)阅读教学缺乏重视
        由于教师在以往较长时间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其往往会将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准,并且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所存在的重要作用。在这种环境下阅读教学的进行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目前在阅读课中,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充分融入其中,其家长也认为进行阅读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其精力分散,进而出现成绩下滑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开展,那么教师就必须让家长与学生认识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而使其积极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的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其效率也可以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2]。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设立小组合作阅读模式,调动课堂气氛
        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年龄仍然较小,而且在这一阶段其具有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实现注意力的集中这些特点,所以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长时间的、专注地进行文本阅读,可能对其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对阅读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革新,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更加高效的阅读。

而在实际的合作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分为阅读与讨论这两个环节,如此一来学生单纯的进行文本阅读的时间就会大幅度的减少,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其也可以轻松的实现较为专注的阅读,有利于其阅读效率的提高。此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自己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反思,这样其在阅读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此同时其思维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按照先阅读后讨论的顺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对“爬山虎具有哪些优良品质?”、“本文中有哪些引起你感触的语句?”、“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其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其阅读习惯进行一定的培养。此外,在小组探讨中课堂氛围也得到了活跃,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到了调动,进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
(二)采取多模式教学,丰富阅读课堂内容
        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所以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种较为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氛围往往较为低迷,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调动[3]。为了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变,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丰富,可以对小组合作教学、前置性学习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此来为阅读教学注入活力并实现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强,进而可以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进行古诗三首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提出“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别属于什么派系?”以及“作者作诗时所处环境?”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更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思维的锻炼。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后,教师就可以让其在小组中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论述并展开探讨。而在小组探讨后,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对小组探讨的答案进行阐述,这时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正确时,教师就要对学生予以表扬,以此来使学生在成就感中实现语文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回答存在一定的不足,那么教师则要对其予以一定的鼓励,并引导其在思考中获得正确的答案。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地位,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
        针对现如今的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专注以及阅读后不进行思考等问题,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够实现阅读质量的提高以及阅读效率的保证[4]。
        例如,在进行《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提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中有哪些较为优美的句子”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这样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将问题与阅读内容进行结合并且展开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也就有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强。
总结:综上所述,现如今,阅读教学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对优质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其视野也可以得到开阔,有利于其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革新,并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杨舒婷.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2021(05):71-72.
[2]孙琦.语文素养,需在阅读体验中生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1(03):33.
[3]孙玉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5.
[4]徐佩莹.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途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