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文
湖北省监利市桥市镇初级中学 433326
【摘要】在历年的中考作文中,想让作文获得高分,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努力让标题新颖,其次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寻味,有必要可在开篇用精炼生动的笔调写下题记,以揭示文章核心,再就是如何谋篇布局,采用怎样的结构也是作文出彩的重要环节。另外作文立意应在写作者的脑中早已形成,至于语言表达就要看个人功底了。本文只对前几点作文技法作为专题,通过实践举例以利学生快速掌握。
关键词:作文、标题、开头结尾、构思、举例
一、标题新颖
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标题的出彩是成功的一半。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所以应考拟题时,首先必须要醒目,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再次要简洁,言简意赅,有概括力,在给人深刻印象的同时让人有广阔想象空间;最后还要生动,巧妙合理地运用双关、比喻、引用、设问、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或象征手法。下面结合考点作文举例说说。
从题材看:如写学校生活的,以“书(籍)”为话题,可命题《我要<呐喊>》、《寻找<零下一度>》、《不要<彷徨>》,以“人物”为话题,可命题,《孔乙己的复活》、《范进中举后》、《帅哥》(与校园中“校花”、“班花”系列为同类语)、《八戒当官》等。
写家庭生活的,以“家”为话题,可命题:《老子·票子和房子》、《赌债》、《爱赌的爸妈》、《爸爸没有星期天》、《碗筷的对话》、《麻将桌退休记》、《我想有个家》、《搬家记》等。
写社会自然生活的,以“风景”为话题,可命题,《*地一日游》、《永远的风景》、《风景这边不好》,以“路”为话题,可命题,《呻吟的水泥路》、《漫长的上学路》、《弯路!请缓行》、《路灯》等等,另含哲理的《等长的跑道》(见《语文周报》2008年第7期)。
二、题记精当
“题记”的作用主要是对标题阐释或对文章内容作精要的、形象的或哲理的概括与提炼。因而必须具有概括性、生动形象性、哲理性,其写法要求甚高,故一篇作文提炼不出如此精美的句子最好不用题记,会造成一种牵强附会、强摆姿势的副面效果。
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痛并快乐着》,文前一则“题记”:“人生难免经历苦痛,也许只有在痛的砥砺后,才会品尝到超然的快乐。”(对标题阐释)
另一篇题为《心灵深处的共鸣》的“题记”是:“历史是一曲壮丽雄浑的交响乐,正如交响乐会出现重复的旋律、相似的音符,历史也是如此。”这则题记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文章内容写的是一学生与历史人物(书中)超越时空的对话,表现古今都有的拾金不昧这一主题。
另一篇题为《离阳光有多远》文中题记“我们都是阳光撒下的顽皮的精灵,在懵懂的我们坠落人间的一刹那,便已被注定了一辈子要追逐阳光的命运。”
三、开头结尾
@开头写法
文章开头的使命是:一针见血、吸引读者、引出下文。因而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1、落笔扣提,总领全篇。这类开头,开宗明义,既扣了题,又领起下文,能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
2、自然入题,水到渠成。可按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变化顺序来写,自然入题,文章会在这种顺序或变化中,水到渠成。
3、环境设置,诗情并茂。从自然环境描写切入,或渲染、或烘托,好的描写能让读者仿佛置身其境中,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疑问,往后一步步释疑,这样能激起读者的求解欲望。
5、刻画人物,凸现场景。可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开篇,让人物现身说法,能把读者直接引到现场,从而产生感情共鸣。
针对以上五方面写法,我引用相关资料中作文开头举例如下:
(一)《点击成长》“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惊!”
(《我的倒霉日》“是撞鬼了还是咋的,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今天是出尽了洋相,没有哪天比今天更值得‘纪念’了。”(对应第1、4点)
(二)《读书二三事》“在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当别的孩子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我却只能跟关父亲风里雨里来往于家与田地之间。”(对应第2点)
(三)《拥抱,我的夏天》“沉睡的季节苏醒过来,风漫无目的地在春天摇摆,像春天的柳树,缠绵而又无聊,我素来不大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太容易做梦。”(对应第3、5点)
以上例句均引自《作文》2004年第3至(四)《读书真好》“山托着一轮圆月,月光照亮了梅的半边脸,只见她眼睛定定地望着那张已有些发黄的入学通知书,眼神就像屋外雾朦朦的群山。
”(对应第3、5点)
(五)《难忘的处罚》“刚被老师批评过的你,竟望着窗外淡淡地笑了,你又在想李老师了,相信着那竹鞭挥动下的岁月……(对应第4、5点)
以上例句均引自《周报》2010年第20期。
@结尾写法:
好的结尾的原则是: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能言在意外,发人深思,或能戛然而止,干净利落。依据这一原则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瓜熟蒂落,自然完结。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这样就避免了画蛇添足的缺点,使文章看起来自然从容。
照应开头,收拢全文 。结尾或点题,或与文题遥相呼应。我们做事常追求圆满,写文章也是这样,首尾相连,组成了一个“圆”,文章便能给人以较完满的感觉。
联想引申,深化主题。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意味隽永,余音绕梁。好的结尾往往留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所写之意含蓄隽永,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列举几例如下:
(一)《点击成长》:“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在喜,五彩缤纷,酸甜苦辣……全部贮存在我青春的电脑中。”
(二)《涓涓细流让我陶醉》:”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也许你就会懂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理解李白“独坐敬亭山”的情缘,你就会领悟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境,乃至苏轼“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的况味”。
(三)《挂锁的门》:“所以,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挂锁的门时,你应该勇敢地上前推一下,也许就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另一种境界。”
(四)《父爱如月》:“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那永恒的光亮如同父亲永恒的慈祥和坚定的目光。”
以上例句均引自《作文》2004年第3期。
四、构思巧妙
作文体式的创新是作文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独特新颖的文章结构,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充满灵气和魅力的考场作文,会让阅卷老师仿佛步入姹紫嫣红的花园,流连忘返,进而钟情于你的作文。
结构体式的创新可选取下列几种形式:
小标题串联式
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有意分割成几个精彩的镜头,同时精心拟制几个小标题。这样,文章不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且还能避免单调的过渡。如《点击成长》由“惊”“扰”“拼”“乐”四个独立的章节构成:“惊”的是自己嘴唇上有胡子,长大了;“忧”的是自己试卷挂红灯被爸爸教训;“拼”的是老师给我鼓励下定决心拼命了;“乐”的是经过努力收获了满是红勾的试卷。
日记体式
围绕主题,精心构思几则日记,管中窥豹地展示出事情发展和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真实反映,它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又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
童话寓言式
童话寓言故事凭借想象和联想,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到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构成虚幻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这可避免一般记叙文的简单叙述和一般议论文的枯燥说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与生活哲理、个人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有关的作文话题可采用这种形式。如:《我是诱惑》(周报第22期)以拟人化手法,采用寓言形式,深刻剖析了方方面面的“诱惑”,同时酣畅淋漓地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又如:《我笑了》(学习报48期),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以一台黑白电视机的自述形式展现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且用三个小标题“价值连城的宝”、“不值一提的草”、“原来我很重要”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结构非常严谨,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新编式
这种形式往往以人们熟知的某一人物或事件为依托,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情况,达到再现生活的目的。多数文章都妙趣横生,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如:《八戒当官》、《林黛玉进贾府》(周报第6期),依托老故事,融入广告词新内容,读来妙趣横生。
启事、合同、诊断报告式
这类文体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不能盲目选用,一般适用于讽刺性文章。如以“家庭教育”为话题的中考作文,某考生选取了合同的形式,使得文章形式新颖活泼,于轻松诙谐中见沉重。另如《寻人启事》一文,尽管全篇形式不属“启事”体,但内容上以两则“寻人启事”为线,情节曲折起伏,悬念跌出,引人入胜。另有一篇题为《“变色龙”大学招生简章》的文章,语言诙谐,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以上所述内容还只是作文几种常见的技法,而要想你的作文获得更高分,必须在立意与语言表达上下功夫,而这两点又绝非是一日之功可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加强阅读,提高写作技能,正是我们作文的必经之路,在这点上是绝无捷径可走的。
参考文献:
【1】魏淑杰. 作文教学举要[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08.
【2】蒋丽琴. 论初中生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培养及实践[D]. 上海师范大学.
【3】吕松和. 初中语文写作之升格实践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8, 000(0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