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英
(贵阳市第十二幼儿园550002)
摘要: 沟通是人们想要了解事物、分享情感体验的主要方式,沟通的形式呈现多元化,不拘泥于口头表达及书面方式。为此,要想搭建起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沟通技巧,并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通过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使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实质,从而增进家园合作的有效沟通,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建立起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从而提高对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开展的认识程度,消除家长与教师间不必要的误解,缓解育儿压力,促进家园共育效果,以此共同推进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
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家园共育已成为促进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它也是当前幼儿教育的热门话题,幼儿需要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故而,幼儿教师和家长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对幼儿教师来说,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既使幼儿教师获得职业荣誉感,又能极大地提升工作质量,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快乐发展。为此,本文就如何增强有效沟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一、从“细节”入手,为有效的沟通做好准备
教师可充分借助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虽然与家长的日常接触时间较短,但三言两语也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可让家长了大致解到孩子当天在园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对待家长时,绝不能只说一句“还不错”就了事。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教师的格外重视,尤其对于小班新来的孩子来说,吃、喝、撒、睡是新生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老师即使只说一、两句话,也会让家长备感欣慰,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从而产生好感与信任。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是基于教师的细致观察。教师手中的成长档案,能随时记录幼儿在园的表现、行为及趣事,教师通过一些事情或是合理方法帮助幼儿及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让家长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们在园内的表现,这样,从家长那里得到信任、支持和配合,促进幼儿良性成长。
2.用心照顾每一个幼儿
有一次,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小朋友不喜欢吃东西,家长带他看了中医,医生说脾胃不好,还开了治疗脾胃的药。家长要孩子在家休息,按时吃药,调养一段时间,可小朋友不愿意待在家里想上幼儿园。经过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中午把药带到幼儿园来喂,就这样每一天都按时来园给孩子服药,并告知教师注意不让孩子一日三餐吃禁食的食物。每一次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教师都会告之家长:“今天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好很棒,您放心吧!”每一次听教师的话,家长倍感欣慰。教师的细心照料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受到家长的好评。故而,只有家长在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和爱护时,才会放心将孩子交给教师。父母只要信任教师,家园自然搭起情感的桥梁,奠定合作的良好基础。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
每一个儿童的发育状况都有差异,其父母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则需要努力分析一些家长的性格特征,把握不同家长的脉搏,借此寻找合适的沟通方式,从而营建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从而练就与不同性格特征的家庭进行沟通的能力。
1.包办代替型家长
有的家长常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忙穿;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喂…”这样的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事事包办,难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对此,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半日活动,发现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让家长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给孩子在幼儿园更多的锻炼机会,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
2.放任型家长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应该由老师全权负责,不主动与老师沟通。对于这类家长,老师更要细心照顾幼儿,不能因家长的不重视而松懈。老师也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此外,老师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
3.冲动直接型家长
易怒的家长遇到问题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们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时,不会先理性分析,只会冲动地来兴师问罪。遇到怒气冲天的家长,老师若稍加辩解,反而会使情况更糟。教师可采取以下沟通措施,如面对家长的指责,要克制自己,不要与其争吵,而是耐心倾听,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情绪会有所缓和。待家长冷静之后再解释,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还需掌握一些语言交流的技巧。面对家长的不满、抱怨时,教师应与家长进行真诚的沟通,以获取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要真诚的向家长道歉。当家长因生气声音越大时,我们就要说话音调轻,速度慢下来。并允许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过激,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稍后再谈。有些教师听到父母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解,从而激化矛盾。故而,教师应该将诸如“不可能”“我没说过那种话”之类的辩护词改为“别着急,待我查一下”“让我们看看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等。
三、向幼儿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
不少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缺乏认识,教育时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这常常导致幼儿性格方面的问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掌握幼儿教育学方面较为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故而,教师需让家长了解孩子某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家长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来养育孩子。教师可将育儿科普的内容张贴在幼儿园家园栏,尤其是一些家长容易忽视或困惑的问题,让家长在孩子的业余时间学习一些更科学的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QQ群,或是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可定期在群中发表关于科学育儿方法的文章,或就某一问题与家长进行讨论,使所有家长都能各抒己见,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幼儿的情况,相互交流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身处一线的幼儿教师,在工作初期与家长沟通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一些误解和麻烦,使家园共育受到一定的阻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如果掌握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进行有效的互动,建立和谐而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班上的其他工作也就能事半功倍,更有效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文静, 张莹. 简述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的沟通[J]. 中华少年, 2020, (15)
[2] 李梦竹.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相关问题分析[J]. 好家长, 2019,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