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全汉玉
[导读] 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下,美术教师在通过鉴赏课进行德育时,

        全汉玉
        湛江机电学校
        摘要: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下,美术教师在通过鉴赏课进行德育时,要坚持做到文中几大方面,丰富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以此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美术成绩,使其美术学习充实且富有意义。
        关键词:美术鉴赏;德育教育;        
        美育的实质是“育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通过“立美”塑造自身个性人格。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准则,塑造他们的道德人格和社会人格。
        “德”是“美”的灵魂,“美”促进“德”的养成。美育与的德育是一对孪生姐妹,从古至今都是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合发展。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以美育德、以美育人、寓德于美、立德树人的需要。内容的融合,往往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
一、利用美术鉴赏,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现在,教师们在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仅充当着知识传授人的身份,重要的任务还有育人。美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鉴赏又是美术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从古至今优秀的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义和价值。教育当中对于美术鉴赏课有这样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起到开拓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视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美术欣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情感以及思想,渗透教育的关键所在其实是深入探究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思想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们对于艺术作品欣赏的时候,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
        比如,在对于《最后的晚餐》这一幅名画进行鉴赏的时候,这幅画当中其实蕴含着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而且很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一起吃晚餐的时候,耶稣说:“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我。”这天晚上的耶稣是内心难过的,但是他还是愿意将自己交出来,背起来十字架,用身体和鲜血来洗脱世人们的罪,展现着耶稣的奉献精神,宽恕和背叛、平静和惊慌,都夹在这顿晚餐当中。这幅画其实是在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想法的瞬间会对这个人的一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幅画当中,带着温暖和希望,对人们阐述着爱的力量。在进行欣赏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对这幅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让学生们进行表达的同时,倾听别人的语言,丰富自己,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通过挖掘文艺作品当中的内涵,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德育与美育相互融合,实现德育教育。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在美术鉴赏中的精神感悟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向学生教授美术作品的构图方式、创作风格、理论技巧、色彩搭配等美术专业知识,从而忽视了美术作品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我们首先要将专业知识的名词进行转化和简化,让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鉴赏课程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在美术作品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品精神层次的探索、对情感方面的感受以及对艺术方面的感悟。将美术教育与美术作品鉴赏紧密地联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和思想内涵,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三、在美术作品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美术作品的文化性
        在美术作品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包含的特定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经历、独特的地域风格进行正确的把握,重视美术作品中包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以及文学和美学价值。对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令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他们对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四、利用美术鉴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鉴赏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精神需要方面的发展,令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不断丰富、不断高尚,面向他人、面向世界。从而让学生们与伙伴之间更加亲密,团结友爱,通过美育来培养审美,同时让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学生们的心灵当中,让学生们从道德认识转为落实道德行为。有的教师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将课堂的重点放在画的构图或者形式、表现力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忽略了美术鉴赏的教学意义。每个时期、每个年代的文艺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写照,蕴含着当代社会的内涵,教师们可以利用作品的年代、故事等等背景,激发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感情、生命力以及艺术境界。
        比如,在对于《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是北宋末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宋金处于军事对峙的形势状态,北宋方面王室衰微,家国沦丧,朝廷内外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虽然青年为主力的爱国力量崛起,但是面对朝堂的软弱,部分爱国人士只能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寄托于艺术创作当中。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深层次的理解作品,丰富学生们的爱国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利用美术鉴赏,培养学生们的“真、善、美”
        学生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主要受学生们的价值观的影响,真就是真诚,善就是善良,美就是心灵美。这些都是人成长过程当中的需要具备的品质,在美术作品当中,虽然有的内容是虚伪的、有的是真实的,但是作者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情感。
        比如,在对于《父亲》这幅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这幅画其实是在说,罗中立在家附近厕所的旁边,看到一位农民,从早到晚都叼旱烟,麻木呆滞,但是对生活却一直都充满着希望和期待,乐观而坚韧,这个地方触动了罗中立。其实,他身上的就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观坚韧,富有创造力。这幅画也就是通过对于农民的外貌表现,突出了触动人心的情感和力量,同时,表现着对父亲的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让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当中的真善美,认识到社会的美好,并且成为美好的人。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结合多种形式,不断丰富美术鉴赏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背景、价值与内涵,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实践美,实现以美术鉴赏教学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美术感受力与美术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强强.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J].成才之路,2019(25).
        [2]杨光.中学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探析[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3]陈鸣.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李雅煊.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