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难免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就可将思维导图与群文阅读融合起来,降低学生记忆语文知识的难度,提高其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方法来说,思维导图是较为新颖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大量的语文知识,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群文阅读与思维导图存在较多共性,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中加入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群文阅读。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需要记忆和学习大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其思维模式与阅读方式仍旧不够成熟和完善。阅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学生各种素养和品质的提升。群文阅读能够真正明确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其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高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将阅读中的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构建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阅读形式。群文阅读与思维导图之间存在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其都是借助关键词、中心思想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将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使其逐渐形成较为固化的思维模式,学生难以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技巧。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将抽象的思维转变成具体、形象的文字和图像,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进步。
要想将群文阅读与思维导图有效融合起来,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同的文章,保证群文阅读内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借助简单明了的方式将语文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还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阅读规律,深入感知和体会课文的情感,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否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实现较好的阅读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实践应用
(一)群文阅读教学前应用思维导图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准确把握文本的结构[1]。在课前预习、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以此代替课前作业。例如,在进行小说文体类型的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文本,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可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任务、环境等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由此向外逐步发散和拓展。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细致、深入地阅读小说中的细节部分和情节。
此外,教师还可将高中语文教材中,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体会和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与思想,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和认识作者,能够在阅读课文时与作者保持同样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在上课前了解和查阅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在上课时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分析自己绘制的思路、过程以及想法。针对思路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针对存在不足的地方,教师也需提出相应的建议,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提高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上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想法,讲解正确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技巧,利用正规、正确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为学生认真讲解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使学生能够发现思维导图与群文阅读之间的关系[2]。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就可在教学中讲解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教师需带领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内容,确定好思维导图中的中心点,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内容绘制和填充思维导图中的分支,逐渐构建出一个与文言文知识相关的知识脉络。同时,针对课文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利用不用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挑出课文中的某一点,如宴后的座位安排、宴前的形式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利用个性化的标记,将思维导图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在后续重新查看思维导图时,能够迅速把握思维导图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在脑海中回忆出对应的知识脉络,了解不同词语的应用意境。在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本,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利用这些文本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大风歌》等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阅读与课文类似的文本,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探究“性格与命运”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从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成长尽力中,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也能得到更多绘制思维导图的想法与思路。
(三)群文阅读教学后应用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时间是宝贵的,教师除了将思维导图作为课前作业外,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课上学习的知识,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3]。例如,教师可将《呐喊》《孔乙己》等文章放在一起,或将《出关》《采薇》《起死》等文章划分在一起,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群文阅读的课后练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应用到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以及课后拓展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夯实学生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怡红.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000(041):63-64.
[2]龙进.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人文之友,2020,000(005):294.
[3]江长娇.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