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毛进
[导读] 当前,EPC项目管理模式已成为发达国家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
        毛进
        湖南天元建设有限公司韶山分公司  湖南韶山  411300
        
        【摘要】当前,EPC项目管理模式已成为发达国家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近些年,我国采用EPC模式的工程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在石化工程建设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该模型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不多。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EPC模式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针对EPC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的管理,对于研究EPC模式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由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EPC;工程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很多国内建筑公司已经认识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EPC)被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EPC模式是指对建筑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承包或阶段性承包,承包商根据合同对合同约定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负责。
一、EPC模式项目建设流程
        EPC管理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设计、采购、建造,是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高度集成,即追求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高效配置,以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真正实现风险与回报,责任与权力,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EPC项目的总承包商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选择分包商来协助完成项目。通常如果项目建设难度较大,则EPC项目的总承包商可以选择分包商来完成某些或全部施工任务。如果项目建设难度较小,EPC项目的总承包商可以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采购、建造各个环节的所有施工任务EPC模式项目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


二、EPC模式下房屋建筑项目管理要点
        (一)EPC项目进度管控
        在项目实施期间,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实际项目进度与计划进度不同。为了按时完成项目,业主、EPC项目总承包商、监理单位需共同研究,根据EPC项目特点,项目进度控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做好设计与施工的衔接
        根据合同中约定的施工进度阶段性要求,设计部通过技术交底卡对施工组进行技术交底,工程部针对施工图纸问题向设计部提出咨询,最终确定施工图纸,由施工组按照图纸施工。施工组遇到的施工设计问题统一由技术总负责人、设计部商讨解决,不能自作主张。施工现场变更需要和设计部共同进行或征求设计部及业主意见,意见达成一致才能变更。
        2.采购计划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EPC流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EPC项目的参与方应充分重视项目采购进度的控制。例如,城市综合体项目需要采购多种材料,因此总承包商需要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同时,业主也要特别重视材料的招投标、订单下达、材料加工进度以及验收交货。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组织设计人员、材料供应方进行沟通,明确工程施材料规格、型号等问题,确保材料按时进场,顺利验收。
        3、施工进度管理
        业主可以要求EPC项目的总承包商根据合同的约定期限制定项目总体进度管理计划,围绕主要施工环节合理组织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业主要重视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请施工监理单位跟踪施工进度。此外,业主应该要求总承包商根据现场的实际进度进行连续施工管理,并及时更新施工计划,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二)EPC项目成本管理
        1.施工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设计阶段。基于BIM建模进行3D碰撞检查,及时发现设计方面的不足,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制定精准的工程量清单,基于预算定额及总承包项目合同价进行综合单价编制,有效控制设计阶段造价。
        2.招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EPC项目招标阶段需合理编制投标文件,说明施工风险以及确认采购方、和施工方的分工职责,避免出现扯皮的现象,提高项目的成本控制效率。例如,在EPC总承包项目施工之前,可能因为征地和拆迁而推迟施工时间。因此,在施工合同中有必要针对征地、拆迁等情况进行约定,尽量避免延误工期,导致成本增加。
        3.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检查和验收项目,减少因质量不达标导致的重复验收,从而避免增加施工成本。同时,要尽量减少现场施工变更,严格审核签证,变更工程量,基于施工合同判断签证、变更的可索赔性,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4.采购阶段成本管理
        在项目采购过程中,EPC总承包商根据项目批准的估计价格,结合市场上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确定所有采购物料的采购预算价格,确定采购价格极限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5.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结算EPC项目时必须仔细检查结算文件,例如设计变更、签证变更、竣工图纸,且项目的成本必须由业主、施工方、审核方共同确定工程造价。
        (三)EPC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在EPC项目建设中,施工质量管理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按计划竣工以及竣工后能否正常使用。EPC模式下,业主、总承包商共同制定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文件,并采取以下方法来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1.做好施工设计质量控制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仔细研究项目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加强与业主、总承包商的沟通,将业主想法充分体现在设计方案中,同时还要将业主未考虑到的尽量考虑周全。其次,要在施工设计中贯彻限额设计,从源头控制投资费用。最后,合理把握保险系数,充分满足估算、概算和预算需求。在方案比选上做好价格控制,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平衡。
        2.做好材料品质控制
        组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严格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选择优质品牌供应商。业主方制定一套完整的材料和设备进场流程。通常设备运达现场后,总承包商、监督单位要共同验收,确认满足质量要求,业主应复核设备的类型、数量、规格等信息。施工材料必须具有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材料的检查和接收,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多次检查。
        3.做好施工操作及细节管控
        首先,总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交由业主派驻的监理单位批准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参与的施工但闻必须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施工。积极针对常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讨论分析质量问题,制定质量问题预防措施,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后续措施。重视施工过程资料收集,做好施工资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资料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可以要求总承包商建立专门的工程资料管理部门,要求配置专门的施工资料记录人员,记录整个施工过程,并要求监理单位审查施工资料记录,以确保施工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通过对项目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质量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EPC模式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应用效果非常好。因此,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商需要改变观念,积极运用EPC模式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做好施工设计质量控制、做好材料品质控制、做好施工操作及细节管控。未来,还需不断深化对EPC模式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拓宽EPC模式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罗光锦, 杨远飞. EPC模式在启航时代广场工程(房建)的应用实践[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 000(024):109-110.
[2]陈佳佳. EPC总承包模式在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v.5;No.76(20):47-48.
[3]吴伟程, 许建金. EPC模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No.562(03):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