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红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王庄小学 050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越加明显,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积极采取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效教学策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数学学科在其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也应该不断地追求教学的完善和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学能够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使学生在局限的课程当中收获更多。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重视趣味课前导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传授学生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实现创新改革,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以及体验式学习法等,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正是学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前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想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就会将所有课堂教学时间都放在传授知识上,通常情况下在课前导入环节就会开始传授新知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当然,课前导入并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够达到目的的,要充分发挥课前导入作用价值,教师就一定要设计符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课前导入,并且重视课前导入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20以内减法”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课前导入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述一个小故事,冬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胡萝卜,兔子妈妈找来了7根胡萝卜,兔子爸爸找来了8根胡萝卜,而小兔子宝宝找到了5根胡萝卜,这时候兔子妈妈对小兔子说:20根胡萝卜才够一家三口吃过一个冬天,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兔子一家找到的胡萝卜够吃吗?”小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所以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教学法,不仅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情境,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进行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进而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媒体的深入使用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小猫钓鱼的视频,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与此相关的数学应用题:“小河边一共有12只小猫在钓鱼,走了三分之一,还剩下多少只?剩下的小猫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改视频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数量的变化。
三、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巧妙设计课堂疑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良好的课堂疑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疑问:一是要建立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疑问学习到知识;二是要有针对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设计课堂疑问时,只注重设计统一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又太过简单,会进一步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三是要有开放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都是运用闭合性问题,闭合性问题是指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虽然有效但是却不能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开放性问题是指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游戏教学法不仅能运用到课堂传授知识环节,还能运用到复习巩固知识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复习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复习巩固“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运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准备一个球,让学生以龙摆尾的形式传球,然后教师在讲台上背对学生拍手,当拍手停止,球停留在哪一个学生手中,那么这个学生就要回答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知识内容。
四、善于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竞争机制,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运用多媒体呈现一组除法数学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计算,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得到相应奖励。因在整个过程中是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意识增强,每一个学生都不想因为自己而导致小组输掉比赛,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为想要获得胜利而互相督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做题效率和质量。[3]
总而言之,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有恒.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7).
[2] 张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19,(17).
[3] 杨玉赐.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才智,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