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云
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形成的奠基期。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不仅可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促使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高效能发展,还可以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大环境内,德育渗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显得尤为显著。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与实践时,应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对德育渗透的开展,将良好思想道德培养与正确价值观念塑造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并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设计中加强践行。以促使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教学途径与育人方式的引领下,来感知德育之内涵,体味德育之价值,获得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全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必须避免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价值观念的塑造。而就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实际情况来看,其普遍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希望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健康身心状态、精湛体育技能、浓厚体育兴趣的培育,以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但是,就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过分注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有意淡化德育渗透、心理健康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很多体育活动在设计、组织、开展时,大都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度发掘蕴含其中的德育素材,德育功能的凸显并未实现。由此可见,实现德育渗透与小学体育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身心健康的实现,为促使小学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将德育渗透置于首位,并加强对德育素材的开掘、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路径的延展,就有助于德育渗透的各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科学、深入、充分的指引,以促使学生在多元、丰富、深入的德育教育引领下获得智育、情育、美育潜质的开掘,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之旅。
一、深度整合德育渗透资源,构建完备教学体系
现行小学体育教材中涉及的德育素材比较丰富,其可以衍射至学生体育活动,技能培养,实践参与的各个层面,而对于教材德育内容与现实德育资源的充分融合,则是促使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得以实现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项目与内容,科学融入不同德育素材,从不同层面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开展。一是结合教学项目,落实德育渗透。小学体育中诸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教学内容,都更为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积极配合,而教师在开展这些教学项目指导时,应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项目特性,将德育渗透融合至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领域,以落实对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团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促使其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运动员的精神品质熏陶下感受合作的重要,提升德育渗透实效。二是借助常规训练,实施德育渗透。通过对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于常规教学中来渗透规则意识、拼搏精神、意志品质的锤炼,让学生在获得身心调适、开展多元体验中丰富自己的认识与感知,来强化对学生健全意识的塑造。例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站队、跑圈、集合等活动的开展,来强化规则意识的培养,以实现对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切实变革德育渗透方式,培育学生良好品质
不同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德育渗透中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德育渗透方式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来落实德育渗透,在提升教学效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一是利用常规性教学,让学生在着装、热情、安全等方面不断提升认识,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彼此包容、相互谅解,以提升其安全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二是利用故事式教学,将体育教学与精彩故事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开展“排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女排故事,让学生在感受郎平、朱婷等人为国争光的经历获得启发,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三是利用体验式教学,将常规技能指导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实践、感知的机会,以落实德育渗透,实现对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育。从不同层面来强化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使德育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三、注重开发德育渗透模模范,促进教学效能提升
很多时候,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更利于德育渗透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切实发挥好自己在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与释放作用,切实规范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言行、举止、表现,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不论是室内体育还是室外体育教学,都应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多元性、丰富性教学指引下促使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也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慢慢形成举止大方、谈吐文明的良好意识,为德育效能凸显提供铺垫。而且,在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体育训练项目上,教师还需要发挥好自己的陪练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协同、陪伴下慢慢养成吃苦耐劳、坚持到底的意识,以提升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获得思想认识的提升与价值观念的塑造,促进其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四、结论
总之,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而在德育渗透的驱使下,很多体育活动的设计方可更具实效性、感染力、科学性,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实现与发展需要的满足,且对于学生育人内涵的彰显产生积极且重要的驱动。但是,由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比较欠缺,以致教师在选用德育素材,落实德育教育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途径的创新、教学措施的变革,来落实德育渗透,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德育视域,对学生在思想、情感、认知等方面给予指引,使德育渗透的外延得以无限拓展,以达到高效落实德育渗透,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就不同学生在德育渗透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也需要加强关注,以不断转变自己的德育渗透方式,让学生在多元、丰富、鲜活的德育教育资源驱使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切实激活身心潜能,为促使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而提供铺垫,让学生在德育渗透的驱使与引领下更好提升自己,全面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陆建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技巧[J].新课程导学,2019(22):77.
[2]桑成佳.“德体”兼备快乐成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5):142-143.
[3]吴卫春.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田径,2019(08):67-68.
[4]刘丹.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再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