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李焕军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可素质教育,
        李焕军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蓝旗营乡初级中学,067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可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在中学教育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传授历史知识与培养历史素养产生影响[1]。因此,如何提升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有效措施调整历史教学策略,是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发现中学历史教学知识在中学课堂的重要性意义,并提出在中学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中学历史;教学;知识传授;历史素养;途径
        一个民族在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前人希望通过传授历史知识,使后人从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了解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已经明确规定在传授历史史实时要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对于个人、集体、社会以及整个国家都十分重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历史作为中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性科目,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历史视野、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在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史料知识与历史背景时,养成关于历史价值的思想观念,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历史素质教育。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历史教学课堂沉闷,不利于传授历史知识。
        从目前的我国的教学历程来看,中学历史课堂中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是因为,中学的历史知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因为,有的中学历史教师是学生的班主任,这使得学生对历史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有些历史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剧了课堂沉闷的情况。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2]。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创新,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有效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表面看似热闹,但是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知识的传授。
        (二)历史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生本理念”的应用,没有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自己当做教学的中心,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没有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课堂教学表现为单一特征,是一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3]。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让中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其历史考试成绩,由于采取的方式不正确,教学成果往往适得其反,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更不能很好的达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二、中学历史知识传授的内容及其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比较具体的史实资料、将史实组成相关的知识系统、利用史实和知识系统所导出的历史氛围。

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课程时,里面有很多的具体史实内容,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而每一个史实里面又包括很多的相关知识点,史实资料看似孤立,但是它们在时间和逻辑上涵盖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史实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说明、补充和印证史实,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系统。
        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的过程。历史知识有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是对历史史实的客观记录[4]。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传递出来的不畏艰险,跨雪山、过草地,冲破敌人防锁线,历经三年征程长达万里的历史氛围,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长征精神与宝贵经验对今天的中国仍然影响深远。历史素养不是对历史知识传授的排斥,而是要更加牢固的记住历史,也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要在传授的过程中,分析、消化、记忆历史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历史素养追求得是对知识的溶解、提炼、转化和保留。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历史教学环境
中学历史的应用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历史史料与了解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营造历史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创造历史教学环境的重要前提是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其积极性,从各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不仅可以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5]。
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节的时候,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历史教学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播放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记录片,给学生营造一种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可以讲解一些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历史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历史素养培养。
(二)确立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需求。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王朝发展”这一课程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各个时代的时代背景,之后根据学生的爱好或状态等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时代特征,逐步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
小结
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既是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重要举措[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优秀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对中学生来说,历史教学中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历史素养都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较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有感染力的课堂提高其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福艳. 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 孩子天地, 2020, 1(2):.159-159,161.
        [2]姜安平.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 448(22):46-47.
[3]韦勤令. 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8, 7(6):P.101-101.
[4]吕奕群. 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 都市家教:创新教育, 2017, 1(4):30-31.
[5]温修红.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读天下(综合), 2017, 2(19):P.145-145.
[6]李中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4(7):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