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胡双林
[导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40)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孜孜追求毕生目标。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胡双林   43007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40)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孜孜追求毕生目标。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多年教学阅历和学习体会,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研课程标准,指明教学方向。
        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历史新课程课程标准和每一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要了然于胸。每一节课我们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预设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啊;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催化剂。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学生构建教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第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


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构建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创设历史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还原历史,从体验中获得乐趣、掌握知识、提升素养、培养兴趣。
        第三、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三.打造教学特色,探索教学范式。
        打造教学特色,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重点的教学范式。
        首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其次,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第三,精练教学语言设计。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第四,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时间分配合理。单位时间明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习效率。我的课堂分配如下:引出问题、接触重点要快(2分钟);引导探索,感悟新知要慢(10分钟);实际应用,深化理解要透(10分钟);巩固新知,拓展练习要精(8分钟);课堂作业,时间安排要足(10 分钟);课堂反思反馈要及时(5分钟)。这样就做到不浪费一分、不虚度一秒,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