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叶巧英
[导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叶巧英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中心小学,浙江 东阳 322118
        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构建知识体系、设置问题、推理分析、课外阅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揭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字获取有限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等与阅读的内容结合起来,寻找共鸣点,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得到审美的体验。真正有效的阅读是需要思考的,所以教师应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勇于质疑,善于用事实来证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最合理、最规范的判断和观点。
一、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较少,知识体验仅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童在学习更抽象、更概念性的文章时,很难像成人那样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利用思维导图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教学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统编版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变化较大的就是每个单元几乎两到三课的作业,都有思维导图的题目。这些思维导图基本以梳理课文内容为主,形式多样,有的是鱼骨图,有的是线性结构思维导图,有的是综合结构思维导图。这些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抽象而复杂的知识,按某种逻辑关系进行结构化分类,简单而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方便学生学习。比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鼓励各小组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从起源、故事过程、结果三个角度确定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以图形、线条、符号等形式构造思维导图,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内容,使其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故事主旨,由此促使各小组展开了思维探讨,全面归纳了阅读结论。
        二、设置认知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思辨思维是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所必需的思维能力。激活思辨思维,必须以问题为重要基础。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辨,从文本的表层阅读逐步扩展到深层剖析。在构建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认知冲突问题,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思辨思维,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让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如在教学《观潮》一课中,笔者结合课文实际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以便小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维分析与阅读辩论。比如,文中都描写了什么事?该文是依据什么样的顺序来叙事写景的?作者在看到钱塘江涨潮时,内心有何感受?你觉得文中哪些片段最让你深有感触,为什么说是“天下奇观”?奇观体现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的布局结构,使其全面整合文本信息,且可促使学生认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使其实现深度阅读,切实推进了思辨性阅读活动的教学进度。
        三、进行推理分析,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构建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认知冲突问题,引导小学生运用思辨进行推理分析,解决认知冲突问题。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要保证学生思辨的严谨性和理性。学生经过推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思路和答案后,由任课教师对其进行整理,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比如,老师在进行《狐假虎威》这一课文的阅读中,提出了认知冲突的问题:难道老虎一点也不会觉察到其他动物害怕的是自己吗?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分析,使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狐狸,带上老虎在森林里走,有何目的?”学生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让老虎相信它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当狐狸借老虎的威风驱赶其他动物时,老虎能觉察到吗?老师能指导小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
        四、完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力
思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小学生深入探究人文世界,更在于引导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初等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的特征,又有人文性的特征,与思辨不谋而合。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时,不仅要拓展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范围,而且要构建小学生完善的思维方式。例如学习完《狐假虎威》后,提出认知冲突的问题:“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能不能把别的动物吓走?”通过引导学生从老虎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解读。接着,老师以“假”为中心,出示补充材料《真假难辨》,引导学生阅读、思辨:你怎么看待《狐假虎威》中的“假”以及当今社会“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假”?最后总结:在当今社会,有很多情况下,会通过别人的名气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比如某些假冒产品,就是通过大品牌的名声来创造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名声最终必然会被人所知,其后果就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在本文的狐狸看来,它得到的好处和老虎并没有冲突,相反,狐狸还保住了性命,显然狐狸是聪明的。老师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拓展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视野
基于思辨的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思辨性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拓展认知角度。但是,教师必须认识到,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仅仅依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多种价值观念不断出现,学生往往经不起诱惑,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训练时,应重视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挖掘出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老师可以以此课文作为引申,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语言比较简单明了,且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阅读难度较小,学生也更感兴趣。尤其重要的是,在《安徒生童话》中,每个故事都折射出人性的美好或黑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爱憎之情,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一篇文章,既能引导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又能引导学生站在小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角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加强深度反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反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正如反思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反思,是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再审视一样,它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的重要途径。通过质疑、比较、对照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出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理解上的不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后,有个小朋友突然说:“我觉得这个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图上的大象这么大,站上去船可能会翻的。而且大象会不听话,不愿意上船。”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年级的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补充:“用石头称也不一定可行?旁边如果没有那么多石头呢!”“如果是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并安全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老师顺水推舟,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可以用人代替石头,这样更方便,也省力气。”在学生们纷纷发表看法后,老师引导学生再度审视文本,明白当时的曹冲“才”七岁,再结合课后题对比大人们的办法,通过对比式阅读进行思辨,从而领会曹冲这么小的年龄,却有成人不可及的思维,想出可以用同等重量的东西去替代,而他想的这个办法的原理正是一千多年后才有的阿基米德定理,说明曹冲很了不起了。至此,老师再让学生回读课文第4自然段,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回顾他称象的三个步骤,严谨准确,可见曹冲确实智慧过人,于是文章的人物形象就鲜明起来了。孩子们大胆挑战书本,在思辨的同时,带着对人物的敬佩,以崇拜的姿态解读文本,在发现美与好中,在质疑问难中不断发展思辨性思维。
        结语: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只有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从构建知识体系、设置问题、推理分析、课外阅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代学生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培养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在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也为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桂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3).
[2]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3]柳向阳.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 (02).
[4]董有志.小学语文课堂思辨性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沪教版课文《信任》为例[J].教育参考,2017 (04):84-89.
[5]刘莉.在思辨中彰显语文课堂的理性光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 (01).
[6]夏绮云,王蕾.思维导图导思维——例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教育,2014(4).
[7]袁天彩.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1(4):212.
[8]解蕾.点燃思辨的火花—例谈语文阅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11).
[9] 吴晓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J].新教育(海南), 2019(11):56-57.
[10]孙静.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关爱明天,2016,(05):451-4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