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李景根
[导读] 儿童时期是孩子内心发展的成熟期,所以,此时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十分重要
        李景根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九小学         256806
        摘要:儿童时期是孩子内心发展的成熟期,所以,此时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十分重要。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发正是给孩子建立光明向上的内心世界的最好平台。该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精彩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能力
        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得到重视,同时也在呈现低龄化发展。这无疑是好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设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刻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的三观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旗帜,有利于学生向上向善。
        一、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1.学生学习不积极
        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但需要老师们加大课堂教学投入,还需要学生们积极配合。学生们也需要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课下交流。道德与法治所教学的内容可能大多有点繁琐,课文内容可能会有些无聊,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丧失学习的信心,老师需要考虑全班上所有学生,可能不易及时发现的某些学生的问题,导致随着课程的不断进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2.教与学分离,学生参与度低
        教学是合在一起而成立的一个词汇,教与学二者不可分割、不能独立进行。“教”的主体是老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从目前看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考虑老师和学生合作进行教学,而是老师一味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们也是不假思索地只顾着接受老师送来的知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只能是勉强应对考试,而不能对学生有较深远的影响。
        教与学的分离不仅教学效果不好,更糟糕的是,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年复一年的备案不仅辛苦而且还很枯燥无味,这对于老师教学激情会是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老师教学生涯的发展。而对于只能被迫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让处于小学的他们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不值得他们去学习。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1.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
学生作为课程的受教育者,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课程的成果。我们在进行课程授课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虽然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概括,但由于其加强的独断性,学生们往往很难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就使得学生们很难灵活的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要素,既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知识,也要尊重关心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一点不难看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应当转变教学模式,把以前的以老师为主体带领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之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老师对其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的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可以更加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以便在之后的教学工作的更加高效。而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自主学习,如此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络。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引导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留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可以从贴近日常生活的事物出发,选择合适的图画。日常生活的事物学生们往往更加的熟悉,也就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课本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能部分老师会觉得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呈现较多的内容,但由于速度过快,学生很难记住。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的方法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4.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实践活动  
        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必须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老师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做出改进,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主题实践活动来感受生活的意义。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的《走进社会生活》这个单元进行学习时,在对这节课进行学习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进行分析,鲁滨逊在孤岛上拥有了自己的生活,让学生通过思考并想象如果自己在孤岛上会怎么生活。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要如何进行生存,提高自主能力。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现状,走出了政治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服务社会的感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少不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也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从而积极的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 育 ,2018,16(29):75—76.
 【2】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 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 ( 中 ),2018,(01).
 【3】孙锦慧.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8,? 07(25):61—6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