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整合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赵丽勤
[导读] 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整合教材能力的方法实施过程中,我重在整合课内教材,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拓展
        赵丽勤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学校邮编235100
        摘要: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整合教材能力的方法实施过程中,我重在整合课内教材,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拓展。随时随地抓住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机会来培养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并在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方法,以便更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段阅读教学;整合教材能力;策略;自主学习;教学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教师们说现在的学生读书少,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就算是看书,看的书也是些什么游戏、漫画之类的闲书。对语感和写作完全没帮助,现在学生的写作语言很贫乏,文章内容单一,中心思想不明确等等。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整合教材能力的策略就是专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明确提出增加课外阅读量,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人性化个人行为,殊不知课堂教学中大家经常会听见老师们说如今的学生读书少,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就算是看书,看的书也是些什么游戏、漫画之类的闲书。对语感和写作完全没帮助,现在学生的写作语言很贫乏,文章内容单一,中心思想不明确等等。因此,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自己整合教材的能力,学生会主动学习了,善于学习了,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据调查,中小学高年段中的很多小孩仅仅读着教材长大了的,设想,语文课12册教材,每册课文内容一般不超过25篇,每章均值1000字,写保护教材,他的阅读量也只有做到25万字,而新课程标准中高年段课外阅读总产量的规定是不少于一百万字。实际上,大家课文内容有许多 千篇一律的东西,有一部分小朋友们讨厌、感觉并不是亲密接触的东西,高年段的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爱好大减。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一部分学生可以积极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情况材料,扩展文学家别的的文学著作,学习培训新专业知识时可以激发旧知比照学习培训,可在教材融合上都还没产生系统软件合理的方式与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为从根本上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尊重小学生“黄金阅读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丰厚的语文素养,我们提出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重组教材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
        近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论坛》等杂志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观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层面,缺少从语文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语文教学效益不大、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问题更多的存在于课程层面,即课程形态设计如何更合理,课程内容如何更成体系,课程教材编写如何更科学……”目前有学者就教材整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

又如韩兴娥“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一般的语文教学,阅读都是放在课外,课内只教授一册语文教材,理念略微超前的教师,会围绕所学单元或课文引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本论文认为教材整合拓展不只是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也不仅仅是阅读数量的增加,而是培养学生整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并在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方法,以便更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实施
(一)协助学生加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真正“悦”读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用环境育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学生最好的阅读氛围。在班级内给学生建立图书角,让教师的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面墙上都贴有学生的读书作品:有读书小报、整本书预习的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等等。二是言传身教,轻松阅读。想让学生阅读,老师就得先阅读。我常常笑着对学生说:一开始不爱阅读没关系,你可以装,也许装着就爱上阅读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轻松阅读。什么是轻松阅读呢?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不要太高,不要给学生压力,一开始愿意拿起书来等老师来表扬就好,因为学生总能装着看一点点内容进去,久而久之就愿意阅读了。而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情景下进行阅读活动。三是、开展多形式朗读分享会。
(二)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探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借助思维导图,加强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会阅读,爱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动力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量大,部分内容可能超出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连滚带爬”式的阅读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阅读情绪。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推进过程,在学生通读文本的阶段,教师应布置具有启发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搭建支架,增强学生与文本的互动,给学生有效地阅读指导,推进阅读进程,促进持续阅读。
        2.拓展延伸,开拓阅读空间
        指导学生读完一本书并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终点。除了引导学生把书读薄、读深之外,整本书阅读教学还要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视野,促使课堂的师生共读活动转化为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延展性阅读,即学生带着对某本书某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对阅读的渴望继续探究的阅读行为。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读写思辨策略》[J],《语文学习》,2016 年第7期。
        [2]张瀚:《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三个节点》[J],《教学与管理》,2016 年第17 期。
        [3]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年第25期。
        [4]张新仁.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M].学周刊,201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