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杨平
[导读] 课堂,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单元

        杨平
        兴义市万屯镇下坝学校

        摘要:课堂,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单元,是教师组织和开展各项基本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优化教学方式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革新课堂教学方法、组建学习小组教学、结合生活元素教学,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要求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并不需要考试的机器和学习的工具。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阵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实现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展现出数学学科的魅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人才。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彻底转变观念,主动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优化,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理解的速度,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但传统观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多运用,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等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厌恶心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知识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多个层面的感官,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需要依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以,在本节课程中,笔者引入了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直观讲解。课程开始后,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介绍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功能展示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组建学习小组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和倡导的,该方法的运用,能够直接打破传统模式下,课堂的封闭状态,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基于此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的机会;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和交流,实现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让思维在课堂中实现碰撞、交汇,从而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合作中深化知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因数与倍数》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结合课程教学特点,笔者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针对课程内容布置探究任务,准备环节结束后,正式进入探究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在群内围绕任务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笔者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三、结合生活元素教学
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所以生活中自然包含着,许多数学案例,这些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元素和资源,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生活为出发点,主动地搜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素材,将其与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等知识,进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数学知识能够更好更快地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间的关联,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笔者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本节课程的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引出生活实例,通过生活案例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此时,笔者再趁着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正式引出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会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此同时,笔者还会倡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身边的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笔者通过结合生活元素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最为基本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任务和要求。所以,作为合格且优秀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端正教学的态度、思想和观念,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化,直面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学科特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积极探索,让革新课堂教学方法、组建学习小组教学、结合生活元素教学等创新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巧妙地实施和运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04):59-62.
[2]张小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3.
[3]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