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玲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中心小学,广西 钦州535017)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除了管理好学生们的工作和学习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良好的分析,及时的发现小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小学生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帮助小学班主任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小学生们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寻求更好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条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过程中需要接受的必要教育形式,也是保证学生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然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界环境复杂多样,学生们的心理干扰因素越来越复杂,这也使得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当更好地针对学生们的心理条件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其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工作时,教师们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们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加强家校互动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师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除了在学校进行必要的培养之外,还需要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也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应当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通过有效的家校互动,形成更具有体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与父母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发展条件和环境,更好的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形成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自身的能力无法做到完善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学校应当针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更具有体系化的方法,通过建设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提供支撑,也通过更好的体系化方法,培养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能力,真正的实现班主任教学能力以及学校教育体系的共同提升,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健康快乐生活的保障在日常到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们的个人特点,与家长进行更好的沟通,依托于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渐的开发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也为小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廉忠华.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智慧,2020(35):63-64.
[2]周燕.小学班主任有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策略[J].求知导刊,2020(49):6-7.
[3]金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3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