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5期   作者:白社娟
[导读]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

        白社娟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初级中学
        摘要: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自如的教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方法探讨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探讨如下:
        一、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教好化学的关键,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般应注意:
        1、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化学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点,弄清了这些关键点,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电解质这一概念中,其内涵是①水溶液或熔化状态;②导电;③化合物。明确了这一概念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关键点,我们就会知道,蔗糖、酒精虽是化合物,因不导电,故为非电解质。铜、铁虽导电,因是单质故也不是电解质。氨水、盐酸虽导电,因是混合物,故它们均非电解质。
     2、注意概念的深化。化学课本的编写,因考虑到同学们年龄阶段与可接受性的特点,化学知识内容往往是由浅入深地编排。随着知识的积累,课本中一些概念也就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教师教给学生化学概念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特质是还原剂。
     3、分析概念的异同。在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之间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教学化学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本身,忽略它同其他概念的联系,那就会产生概念模糊或不会具体应用。因此,采取比较法教给学生概念,可以相异中找出相同点,又从相同中找出相异之处。例如,在溶液浓度中,提出了百分比、摩尔、当量三种溶液浓度,我们必须分析其相同相异及相互联系。
二、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
        化学课本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它们在理化性质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教师在教这类化学知识时,只要掌握了性质,其它如存在、制法、用途、应用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教师在教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重点是要掌握性质。
        1、以理论为主线,明理知性。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因果关系。因此教师教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一定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作指导,从理论上寻求答案。加深理解,才易牢记。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只要教师抓住了结构这条主线;掌握了两个关系,即宏观(物质)一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周期表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关系;弄清了“位”、“构”、“性”三者的结合,那么,任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均可进行推断,均可理解其奥秘。
    2、以转化关系为线索、沿索导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琐碎、头绪繁多。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将零散知识点串线结网,把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得井然有序,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拓宽了思路,也增强了自己的归纳分析能力。


    3、以表格形式作归纳,列表辨性。许多物质的组成非常相似,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如不注意区别,很容易混淆。例如CO和CO2是碳的重点知识,通过列表,既能对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找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同类物质尽管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相似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我们也可列表进行比较,这样既掌握了共性,也能熟知个别。
三、关于化学实验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建立与发展同实验密切相关。同样,在教学和掌握它的时候,也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按实验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何种形式的实验,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
        1、做到“心中有数”。要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所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不能做“旁观者”。要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要积极思考实验中的问题,要争取学生多动手,学生动手做时,要严守操作规范。
        3、学会观察方法。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观察。一般的程序是:变化前的观察—变化过程中的观察—变化后的观察。二是比较观察。通过比较,对物质的相似和相异点清晰地加以区别。如比较硫磺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才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现象时要全面,要眼脑并用,切忌“看热闹”。要善于抓住不太明显的现象,挖掘细微的差别和特殊的异常现象,并加以分析,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如实地、及时地记录不来。
    4、要独立填写实验报告,使有关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将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四、关于化学计算的教学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的变化的。通过化学计算能促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化学教材中的计算题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三大类,每一大类计算中又包括若干种基本类型。有关化学计算题,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审题。要详细分析、理解题意,抓住已知项和未知项,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各相关项的内在联系,并进行解题方案的构思。
        2、正确解题。在透彻理解题的基础上,选择简捷方法。解题层次要清楚,量纲关系要一致,计算结果要准确,书写格式要规范,主要应包括:从分析题意得出已知项的关系;列已知;设未知;按关系列出有关算式;计算求解,写答案;演算复核。
   3、分析整理。每学完一种计算类型后都要及时归纳,整理出审题和解题思路,悟出并熟记解题方法,深思有代表性的错例和好例,做到触类旁通,切忌搞题战术,只做而不反思。
   4、多法解题。平时练习要广开思路,只要合理,就要尽量一题多解,然后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解题方法。
 注:本文系濮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JKGH-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