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玲
日照天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方法,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1世纪初期,政府开始推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应该针对相应的问题予以梳理,并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路径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企业战略目标的明确指导
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当前国有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是直接根据国有企业相关年度考核指标要求自行制定高标准、具有理想化运作模式的国有企业预算目标,并未将国有企业预算目标管理与其他商品产出、加工设备制造、经营服务销售有机紧密结合,也没有对国有企业其他的预算活动进行全面的测算,造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相关预算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导致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执行时缺乏企业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
1.2全面预算编制基础不科学
现阶段,国有企业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为增量预算法、静态预算法等,其他预算方法中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编制方法较少运用。使用静态预算法的不足是过度依赖历史数据,从而忽略了外部市场的调整和变化,最终导致预算数据失真。采用增量预算法下,其操作方式主要在历史数据上进行增减和确定增减额度,以管理者的经验为主来确定,科学依据不足。
1.3重编制、轻执行
很多企业注重预算的编制,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甚至部分企业在预算开展过程中不闻不问,到年终时才出击考核,无法实现预算的意义。同时预算的编制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部分企业的预算较为复杂,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此外,虽然部分企业良好地执行预算编制,但是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在员工的薪酬中没有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或者执行的指标较为模糊,影响了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动力。
1.4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取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如果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就会导致预算执行人员无法及时了解预算的实施状况,也不能根据预算开展工作,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企业虽然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仅通过Office等办公软件来传递信息与汇总数据,这些传统的方式准确性较差,且数据分析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效果。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2.1注重预算目标的多方位科学分解
为实现预算总目标,建筑企业应从预算目标的科学分解做起,可从以下方面分解预算目标:一是按工程项目分解,按其工程量、施工周期、施工方式的不同,合理分配预算目标。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最常用到的业务单元,预算的控制也不例外,编制全面预算时有项目预算法,执行预算时同样也可按各项目为单元,考核预算也是项目整体考核的一部分。二是按时间要素分解预算目标,把年度预算细分到每季每月,甚至每周。三是按部门分解预算目标,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但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总体优化原则。例如,材料部门,除关注材料质量、数量是否满足工程需求,还要重视材料成本的有效降低,减少材料二次搬运等非增值作业,不能仅关注部门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3.2实现业财融合,培养员工干好业务的同时,还要有成本意识等基本财务观
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组织体系,设立预算领导小组,由财务部门作牵头部门,各业务部门、各工程项目相互配合;以财务控制为指引,贯穿于工程项目和各项业务之中的全面控制,尤其细化项目预算控制。另一方面讲,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工程业务中去。从工程投标到合同的签订,从预算的编制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从完工后的成本总结到项目总体预算考评,财务人员都要参与其中,并发挥其专业作用,实现从事后财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而工程施工人员在项目施工中,也应把成本理念应用在每个项目施工中,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并及时关联工程进度、工程量、临时变更等数据到财务,以提高财务数据与工程业务的关联度等。
3.3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企业应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预算松弛的现象,充分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与外部环境的动态情况,使预算目标的科学性得以提升。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作业预算法代替传统预算法,以战略目标分解为作业中心,并对作业中心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并对各项业务进行资源分配。我国企业的预算编制应该借鉴优秀案例的经验,以“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为原则,以基层组织为起点并逐级上报,经审查后予以调整,经过多次的沟通确定预算。
3.4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企业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动态监督各项预算的执行状况,并针对预算的执行差异与分析落实责任人,确保企业的工作与预算目标相吻合。同时,企业必须要有激励约束机制,评价各责任单位及员工的预算完成效果,以预算执行的结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确保各员工权责对等,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工作具有方向。
3.5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必须要落实考核。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各岗位的考核落实,鼓励先进员工,惩罚不作为的员工。促使企业在预算的约束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各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同时,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是时刻改变的,因此考核指标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不同责任主体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形成动态的监督机制,并落实不同责任的责任人,确保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另外,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必须要和员工的薪酬、晋升、年终奖等相挂钩,确保员工能够了解考核政策,通过考核指导员工接下来的工作,促使全面管理优化发展。最后,由于预算松弛可能会导致考核的失效,因此企业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必须要避免预算松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并在考核过程中不断修正相应的考核指标,从而加强对预算的控制能力,避免预算松弛现象导致的考核失效情况发生。
结论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两者属于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要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细化分析内部控制具体情况,从全面预算管理层面入手,探索可行的思路、措施、方法,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渗透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持续改进内部控制质量,确保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在增强软硬实力、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娟.探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J].财讯,2019(21):91-92.
[2]刘付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探索与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21):39-40.
[3]王晓飞.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3):223.
[4]李芳.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9(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