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靖江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能够借助植被和硬质河道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来提高河道的防污治污能力、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形成以及提高固结水土的效果。本文从实现原理和常用施工方法两个层面会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实现开展了分析。
关键词:河道;护坡向;生态化发展
引言:
传统的河道护坡施工技术过于重视硬质护坡的应用,但这种护坡方式不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构建河流的生态系统。河道护坡向生态化的转变主要是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出发,对原有河道护坡技术的一种优化。
一、生态护坡概述
(一)生态护坡的涵义
传统的河道护坡施工往往仅仅从排洪、泄洪的功能性以及使用寿命等角度来组织开展设计和施工,因此,其主要的设计方法是通过混凝土材料和石料等在坡面上形成坚固的护坡层,虽然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河道护坡的使用寿命和洪水的通过能力等,但是这种构对水体污染控制、水生态系统建设等却没有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设生态河流的目标要求河道护坡在设计和施工环节从材料、原料等角度出发,在实现防洪排涝这一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提高河道对河流生态系统建设以及污染防治的促进作用。生态河道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将传统的水利护坡原理与水下植被培育技术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河道护坡上形成具备河流净化与河流生态循环作用的植物。相对于传统的护坡技术,河道生态护坡技的特点可同过表1来理解。
.png)
(二)生态护坡的原理
第一,植被护坡。在河道的护坡上种植一些具备良好水下生存能力的植被,并借助其发达的根系对护坡的土层实现有效地加固,这样即使在水流相对湍急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较好的水土固结作用。同时这些植被系统在生长过程中还可逐渐吸附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以及为各种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通过植被与微生物的双重作用来实现河流水体的净化作用。并且在大雨或者暴雨等条件下也可通过这些河道上的植被来减少地表径流对护坡岩土层的冲刷作用,
第二,植被与工程相结合。单纯将植被种植在土质的河道护坡上还难以形成良好的使用寿命以及防洪、排洪效果。因此,将传统的硬质混凝土护坡施工技术与
植被保护相结合可提高河道生态护坡的使用寿命和抗洪能力。这种河道在建造过程中应该在混凝土护坡面上留出较多的岩土缝隙,进而为植物根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二、生态护坡的技术
(一)植被生态护坡
在一些坡度相对比较缓且海拔比较低的河道上可直接通过人工方式将草种种植在坡道的土壤层内,也可以将事先培育好的草甸直接移植到坡度比较缓的河流护坡上。这种施工方式呈现出成本低、技术难度小、种植成活率高等一系列优点。香根草、马尼拉、果岭草、高羊茅等绿色植被都可作为河道护坡的植被。
(二)设置生态带
采用硬质河道护坡施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河道护坡对洪水和地表径流冲刷作用的抵抗力,但是在构建生态护坡的过程中不可将整个河道坡面全部铺设成硬质材料,否则植被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可在河道的硬质护坡面上预留出一些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带,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在铺设硬质河道材料时必须做好生态带宽度、间距以及面积等因素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将植被生长和硬质护坡面的施工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毛竹桩护坡
在河道的护坡上按照一定的间距来设置大量的毛竹桩可大幅提高河道护坡面抵御地表径流和洪水的冲刷作用。因为毛竹桩可以较深的插入到河道的坡面之内,并形成强有力的固定作用,毛柱桩能够显著的减缓地表径流或者洪水的速度,进而减少水土的流失。
(四)铺设砌块
城市地区的河道施工在考虑到使用寿命、水土固结、河流生态系统构建等因素的同时还要兼顾市政环境的美化,因此,在河道护坡施工中经常将一些形状优美的预制混凝土砌块作为主要材料,这些砌块材料拼接在一起之后可形成良好的视觉观赏性和固结水土的作用,同时砌块中的空心位置可以为植被的生长提供相对充足的空间,这也是一种将硬质护坡施工技术与植被保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五)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
这种生态护坡技术在实现过程中主要包括网垫、种植土以及草籽三个部分,通常可将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提高基底强度、防止植被网发生形变的网垫施工主材,将种植土与这种网垫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河道护坡的抗冲刷性能,而草籽生长之后可形成密实的植被层。加强河道的生态保护作用,其优缺点可见表2,从中可知在靠近水位和水位以下的部分不能采用这种技术来实现生态护坡施工,因为水的作用会加快网垫材料的降解速度。
三、结束语
河道生态护坡设计中可将水生植被栽种在低缓的土质护坡或者设计有生态带的硬质护坡中。这种将植被引入到河道护坡中的设计可以提高河道固结水土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在具体实现层面可设置生态带、毛竹桩或者铺设砌块,然后在坡面上栽种草本类植物。
参考文献
[1]焦忠凯,李霞.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00(015):1400-1401.
[2]常玉红.城市河道生态化护坡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8,34(6):51-52.
[3]孔宇,王子杰,闵辰琦,等.生态护坡植物在河道水质净化中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2019,048(005):1233-1236,1241.
[4]金峰哲.浅谈河道生态护坡的几种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16(1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