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阮瑞红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阮瑞红
[导读]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着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导者,要支持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小学班主任必须按照现在的教育开发趋势,探索更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整合到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替换掉传统管理学生的理念。为了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质量,本文探讨了将“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应用于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阮瑞红

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着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导者,要支持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小学班主任必须按照现在的教育开发趋势,探索更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整合到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替换掉传统管理学生的理念。为了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质量,本文探讨了将“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应用于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应用
        引言:小学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教育改革在小学教育中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改变原有教育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小学生心态并未发育健全所以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班主任管理起来特别困难,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必须遵守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想法,一边关心每个学生一边传达知识。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人为本的想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学生的成长,在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树立更好的三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然而就目前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大部分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去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反而在考试成绩方面倾注了大部分的心血,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是严重的打击。适用于小学班主任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改善上述问题。因为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应用必然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地关心和照顾学生,让学生抱以满怀的热情来自主学习。
        二、分析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霸占
        在过往的班级管理经验中,教师往往都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很多学校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其实这是错误的。班级的管理中心应该是学生自己才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远远会强于教师的干预。一旦教师出于主导位置,学生的作用得不到展现,他们就会怠慢于班级管理,这对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的落伍给班主任管理效率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很多班主任认为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最终的目标,所有课堂活动都集中在学生的升学率和成绩上,结果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忽视,学生的个别发展受到阻碍,道德教育也受到了拖延。这种观点与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班级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至今,仍有很多班主任通过分层来管理班级,学校通常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让学生承担各种责任。在分层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经常只听取少数人的意见而不注意其他学生的意见。因此,其他学生无法将自己的需求、意见和想法传达给班主任,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与班主任的正常交流。
        (四)缺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当前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个性化教育仍然以灌输式教育为主,除了书本知识外,传统教学中的苦学观念经常给学生带来学习方面的负面情绪,甚至这种观念还存在于班级管理中。使用学业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正确的。教师必须全面判断学生的质量,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个性的亮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让“以人为本”理念得以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正确运用
        (一)建立良好关系,营造和谐气氛
        虽然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有些学生却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


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课堂上营造安宁和谐的气氛,以此来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教室里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缩短与每个学生的距离。第二,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耐心亲切地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可靠,乐于助人。第三,在实施各种班级活动的同时,实现学生在班级中的成功。重视和促进班里成员的团结,提高班里的团结。
        (二)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整体质量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其实已经有了自我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不但能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迅速成长。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况,并鼓励学生参与。过去,教育是通过封闭的学习环境来进行的,只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多样化成长且违反了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此同时,落后的教育理念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厌恶感的形成,甚至使学生对教师感到恐惧,也成为教师在公共场合过度责骂和惩罚学生的原因。这是不可取的,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和谐。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考试成绩不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其目标演变为集中精力培养多种人才,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概念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尊重认知差异,善用评价体制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班主任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按自己的想法管理,这对最终的班级管理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管理思想会让班主任无法科学地管理班级,也不能通过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质量。这种落后观念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通过分析小学生的成长和认知需求,可以发现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体制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评价体制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小学生班级管理时,特别是对优秀学生的评价,不仅需要评价成绩,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班主任需要综合评价分析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评价学生的情况。同时,根据需要鼓励的小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还需要设定“最受欢迎奖”、“最大进步奖”、“最美少年奖”。通过这些奖励,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价值意识。
        (四)重视以人为本,优化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民主监督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民主监督的机制。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他们对课堂管理不合理之处的看法。例如,教师在教室里添加问题反馈栏,鼓励学生匿名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班主任要时不时地就去检查反馈栏,并及时在班会讨论问题,以有效的方式调整班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副班长轮换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更好地理解班级管理的意思。另外,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有监督班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向班长举报,当然如果是要举报班干部必须得有人数上面的要求,比如说要有三个以上的学生一起来举报之类的,杜绝某些学生恶意举报的可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管理模式确保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使班级管理更合理有效。
        四、结束语
        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小学生成长的全阶段而言,班主任的作用是其他任课老师所无可比拟的。所以在管理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以人为本”地来选择管理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班级管理,将班级管理当成自己的责任并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价值观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艳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神州(上旬刊),2018(013):177.
[2]胡衍国.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2):781.
[3]曾春燕."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