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聪
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刘畈小学 436053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新课的课程教学以外,数学复习课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复习课的开展效果决定着小学生是否能掌握旧知识,并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们在数学复习课中能充分发挥数学思维,把学过的知识有序的整理、排列。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复习课提起重视,摒弃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将新型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数学复习课中,经过教学实践后,教师们一致认为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对复习课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还能改变复习课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导;复习课
引言
复习课与新课教学存在很大差距,复习课更加注重对学生薄弱环节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往往在复习课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吃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效果也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若是直接利用题海战术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更加枯燥,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渐渐不喜欢数学课等情况,然而当问题引导式复习模式运用到数学复习课中之后,学生们愿意自主地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能构建起复习知识的框架,所以问题引导法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具有实际意义价值的。
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科目是贯穿一个人学生生涯的重点科目,同时也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难点科目,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一直以来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倡在小学阶段的不断深入,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重重教学考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大多数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梳理知识点才是复习课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经过调查来看,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筋疲力尽,但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依然不理想,学生们的反应也比较平淡,并且很少能主动提出质疑,只能被动性的跟着教师的思维发展。另外,从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来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只理解到了表层内容,没有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自然也就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不够活跃、有效的师生互动很少、教师没有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勇敢地提出质疑,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为此,问题引导式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前提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设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学、教师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2.小学数学问题引导式复习课实践策略
2.1使学生自主产生质疑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远比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多,因为在产生质疑的过程中,就代表着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数学思维也正处于活跃的状态,这也是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仅对提升数学成绩起到极大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质疑的能力,学生能在提出问题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并且形成长期记忆,保证复习课教学的高效进行。因此,教师在把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数学复习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以往的数学课是严肃、枯燥的,学生们往往不敢在数学课上打破宁静提出质疑,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对于勇敢提出质疑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敢于在数学课上发声,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以人教版“三角形面积”开展复习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大家还记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是如何求得吗?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并不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我们在蛋糕店经常购买过的切块蛋糕俯视观察是什么图形?”这时学生们能结合生活经验,联想到三角形切块蛋糕,然后轻松的说出三角形面积求法,并有意识地提出了拓展性问题:“那么不规则图形应该怎么求取面积呀?比如五角星和我们爱吃的披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抓住问题位学生建设问题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画出五角星,找一些披萨的卡通图片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或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探究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加深“三角形面积”的有关知识点,并做好深度学习。
2.2循序渐进,增加问题难度
问题引导式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注重旧知识的巩固教学,还强调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深问题难度,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小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不能过于心急的考查学生是否能将数学知识串联,容易给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学生的探究欲望必须要在长期的训练下,才能做到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的运用与迁移,无论是基础的数学问题还是复杂的数学问题,都能精准、高效解决。另外,在加深问题难度之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各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挑选一些足够典型并且涉及到基础、提高知识点的例题,以从易到难的提问方式帮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复习课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到关于“小数”这一单元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道既包含基础,又包含扩展的例题:“请大家帮助小明同学把2、0.5、0.7000转化为三位小数,小明在写小数时,由于马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结果比原数多了71.7,那么原数应该是多少?”学生在拿到这道题之后,会轻而易举的把第一个问题准确的回答出来,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就需要判断其解题方向了,为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及时指引学生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勇敢的去尝试反向推理的解题办法,或者将学过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看看是否能得到答案,使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
结语
总之,把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小学生通过复习课真正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保证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靖敏. 创设“数学思维历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复习课“椭圆中的四边形”带来的启示[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09)
[2]赵自为. 把握方向 梳理方法 优化方式——“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14)
[3]胡满花. 浅谈复习中如何突显思维递进——“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3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潘恒聪(1987年2月—),男,汉族,湖北鄂州市人,湖北大学学士,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