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书法学习中的临创转换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郭仕泓
[导读] 目的:通过书法学习过程中临摹和创作的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临摹和创作,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去突破,去辩证的认识临摹与创作的重要性。结论:临摹和创作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创新与突破。

郭仕泓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小学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通过书法学习过程中临摹和创作的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临摹和创作,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去突破,去辩证的认识临摹与创作的重要性。结论:临摹和创作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临摹  创作  转换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13-01

        一、关于临摹与创作的核心问题
        关于书法学习中的临摹我想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一是观察分析,这就是“读帖”,首先是对字帖出处的分析、作者创作的背景了解,再是笔法的分析,是颜体的引篆入楷之法,还是魏碑的切翻之法,最后再是于对字帖基本笔画、结字特点等具体的认识分析。二是精准对临,临帖要做到“精”、“准”、“细”,没有相似度的临帖是毫无意义的临帖,那只是在抄帖,是一种没有临帖质量的抄帖。三是背临,背临就是即将通往创作的一个步骤,如果背临也能达到较高的相似度,而且具有原帖的一些神韵,那么再创作书法作品就会事半功倍了。书法临帖的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临帖入古深浅就看这了。因此,字形的逼真非常重要,没有逼真的笔触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字形的相似是书法神韵存在的基础。
        关于书法创作,有三个核心问题——形式、技法、意境。形式是书法作品的外在表现,要让书法穿上漂亮的衣服。技法即书法语言,主要包括字法、笔法、章法等。技法是书法创作的核心,是评价书法高低的标准,技法需经过长期的、正确的训练才能形成,书法语言从古代发展到现在,是经过不断地传承形成的。意境是灵魂,只有技法没有灵魂的作品不可能是优秀的,意境是通过文学、音乐、美术及生活各方面的不断修养提高得来的。书法学习要经历形式、技法和意境的三个过程,要求学习书法要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二、书法临摹和创作的关系
        每一个人对临摹和创作都有自己的见解,可是如何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临摹如何过渡到创作的问题,每一个方面同时也包含着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技巧、方法的运用等。如何去学帖,如何去读帖,如何临帖等等,都是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同时又包括观念和见解的问题。
        临摹和创作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创新与突破。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辨证地看待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很特殊。书法创作水平高的人,临摹水平必定也很高,但反过来说,临摹水平高,创作水平就不一定高。


因此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必要阶段。书法创作的前提是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大量临习,只有通过临摹尽可能充分掌握书法的基础语言,然后借助书法的基础技法语言,才能够助理我们进入书法的创作境界。
        临摹是为创作服务的,一个书法家如果只是个临摹高手,却创作不了具有个人风貌、个性强烈、被他人普遍认同的书法作品,那么他也不是真正的书法家。如果尚未熟练掌握法帖,不要急于转帖和创作。之所以要向古代经典取法,是因为经典书法作品是历史验证的最优秀的作品,书法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取法乎上”的基本原则。其次,创作中严守所临古帖的法度,法帖上没有的字,要根据法帖规律创新,力求风格一致。因为经典的书法作品是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取法于经典,才能让我们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更高的质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境界。临习更多古帖,融会多种法帖元素,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初临要做到无我,要尽量做到临谁像谁,掌握其技法;其后再临要做到有我,在临帖时要有意识地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最后要扔掉字帖,有意寻找字帖的风格的对立面,进行创新,此时,便进入了书法创作的阶段。现代有些书法学习者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另类,也确实是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精神,但这种形式的书法创作能否经得起历史时间的考验,是值得推敲的。
        三、如何做好书法临摹和创作的过渡转换
        创作是建立在临摹基础上的,依靠临摹建立驾驭笔墨能力。从临摹到创作,吸收再运用非常关键,很多人在临摹时可以进入角色,但不能进行角色转换,让它在创作时发挥应用。另外,所要临摹的碑帖有很多种,综合消化起来比价困难,所以临摹水平高而创作水平未必也高很正常。但不能因此认为书法创作单纯地靠才气,这样容易造成书法学习的误导,对临摹作用的轻视。
        书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如历史上的一些大书家也不可能一下子领悟古人书法的妙处,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要虚心学习,持之以恒,用心去体会,用手去实践,这样才能与古人对话,领悟其中的奥妙,从而为己所用。创作阶段即意味摆脱临摹学习而进入表现自我、建立个人风格的阶段,当然,这并不表明不再学习与临帖了。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但对书法的从业者来说,表现自我应该是第一位的。创作阶段又是一个意识阶段,只有真正意识到要为表现自我而努力的时候,这个阶段才算作创作开始。所以这个阶段不以年龄为界。反之,如果过早意识创作的状态而忽视临帖学习阶段的必须,则忽视了学习和创作的严肃与理性,当然,其结果肯定是徒劳无效的。创作阶段还是一个无期的探索与工作的阶段,用一个现象来比喻,这阶段也是不断“充电”与“放电”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临摹与创作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清代的著名书法家王铎在谈自己的创作时说,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两者交替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临帖不仅对书法的初学者是必要的。对于那些优秀的书法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临摹上有了深厚的基础,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一点从古至今的很多书法名家们已经为我们做出很好的榜样了,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者更应该从这两方面去更加努力的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