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宙
(身份证:45070319890820****)
摘要:在当今这个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的时代,人民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改进,不断提升对建筑质量要求和建筑技术的改革。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基础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着稳定结构的重要作用,是整个建筑的根基。因此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我们在选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而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现裂缝,因此如何提升使用混凝土的技术,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及其特点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相当大的体积,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水化热不能被及时排出,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部的温度相对于内部来说较低,所以会容易由温差问题导致裂缝问题。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对其进行浇筑时,必须要保证一次性完成浇筑操作顺序,避免发生裂缝问题,其次,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选择原料配制问题上,一定要通过严格的比例控制进行原料配制;最后,在完成施工后一定要做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养护问题,严格把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2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地基的因素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裂缝的问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地基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受地基的影响比较大,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地基会受到各种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地基的沉降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这些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范围以后就会使整个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
2.2 温度的因素
土木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之中极容易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出现化学热效应,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热量不能及时的传导到表面,散热效果较差,这就会使混凝土结合的局部热量过大,致使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体积庞大,当环境的温度出现变化时,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层的温度很难达到一致,热胀冷缩之后会使混凝土结构受到力的作用,当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限度之后,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裂缝。
2.3 施工技术的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对于施工的工艺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的工艺是否合理而且足够严谨,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施工的工艺设计不合理,操作不按照流程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抗裂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自身特性采取的,主要实施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首先,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设计上,材料配制是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制材料,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配制出高品质的材料,为安全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①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制中,粗细骨料决定了强度,只有科学的使用时,才会变得稳定。粗骨料应连续分选,细骨料应为中砂,以便制备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②外加剂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使用时,记住确保始终如一的质量和性能。
建议使用缓凝剂,减水剂等。使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作为杂质以确保材料制备的稳定性;③保证水泥含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安全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标准前提下,有必要进行科学试验,以增加骨料和骨料的含量,从而显着减少单一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保证整体材料的强度与黏结度;④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最为主要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精准。尽量使用水化过程热度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在各种水泥材料中,最好的就属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热硅酸盐水泥、低热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几种。混凝土的溢水量的大小与使用的水量有关。耗水量大,水的溢出量就越大,并且还与温度有一定关系。水完全溢出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次,除提升混凝土自身抗裂性能外,在混凝的搅拌过程中还可以添加其他材料加强抗裂性能,在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混合的基础上,将配筋材料加入到混凝土结构相对脆弱的部分,通过增加混凝土强度来提升其抗裂性能;同时使用添加剂,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伸缩特性,将其收缩或膨胀程度固定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3.2 控制温度施工技术
第一,控制水泥用量。在土木工程的施工当中,常常会出现水泥水化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极大不便,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减少水泥用量的方式对这一现象予以控制。水泥量的减少也就意味其他材料的添加含量需要增多,进而达到有效平衡,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强度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如可通过添加混合材料或是减水剂去替代水泥;也可以采用搅拌技术良好把控,在促进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有效散发的同时,体现出更佳的搅拌效果。此外,在目前市场中出现了一种低热水泥的新材料,比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等,同样能够起到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效果。第二,控制浇筑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而言,其温度会受到外界天气温度变化的直接影响,而浇筑温度的提升会严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由此可言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时节展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倘若施工时间无法灵活安排,则在浇筑过程中对材料采取针对性的降温措施,冷却浇筑温度。第三,强制降温处理。在遇到特殊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干扰下,要想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则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对其进行降温,比如将水管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将冷水通过水管,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效果。
3.3 控制约束力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约束力主要来自地基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前者是外部约束力,后者是内部约束力。针对外部约束力,采取将混凝土与地基分离开来的施工措施,主要是在两者之间添加或铺垫沥青或砂子,形成沥青毡层或砂垫层,这样在地基发生沉降或位移的时候,有效减少其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力,从而避免裂缝情况出现;而对于内部约束力,主要原理是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主要方式包括覆盖和蓄水,以此来减少和保持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积聚应力和温度平衡,则能有效避免热胀冷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3.4 抗拉强度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依附于混凝土中应用的材料,想要提升这种强度,需考虑增强材料的合理利用。土木工程中主要采用的增强材料包括: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和金属纤维,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拉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为有效保障整体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则需要确保施工安排严格按照具体方案和标准进行。此外,对于施工技术水平而言,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裂缝问题要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及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舒曼.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设科技,2016(03):64-66.
[2]肖先炳,孙志群.简析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111+30.
[3]姚丹东.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