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珊
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拆违还绿、挖潜增绿有力开展。各级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用地日渐紧张的形势下,仍不断创新,以小微绿地的模式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建设。这些绿地多为城市化进程留下的拆除腾退用地、边角废弃地等。建设这些小微绿地既可以改善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功能。
本文首先对小微绿地的概念和功能做了阐述并提出建设小微绿地的目的及重点设计问题。又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分析得出居住区小微绿地、道路附属小微绿地、商业区小微绿地建设及改造提升策略。本文可以为其他小微绿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微绿地,大兴新城,改造提升
一、小微绿地概念及功能
1、小微绿地的概念
小微绿地广义上来说,就是城市中规模较小的绿地,国外称之为“口袋公园”“袖珍公园”。
2、小微绿地的功能
(1)美化功能
小微绿地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生机,让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既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层次又美化了城市景观。同时,也带给百姓舒适的生活空间。
(2)游憩功能
小微绿地的建设将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小微绿地大部分都是建在百姓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在绿地内散步、休息、闲谈,极大地丰富了游憩空间。
(3)生态功能
绿地中的植物、地形、集雨设施等都为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益处。小微绿地的高比例绿化可以局部改善小气候,植物可以吸收空气有害气体、隔绝道路噪音等。
(4)防灾避难功能
小微绿地具有一定的防灾避难功能。靠近住宅的小微绿地可以作为紧急避难所和市民紧急疏散、救灾通道。具有较大面积铺装场地的地块还可以在地震等灾害中发挥作用。
二、小微绿地建设目的及重点
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小微绿地的最终目的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公共绿地覆盖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是否符合用地功能,服务周边人群;二是是否体现生态优先原则;三是建成后是否便于养护管理。
三、小微绿地现状及分析
1、居住区小微绿地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①植物配置缺乏人性化考量,尺度、模式千篇一律,缺少趣味性。
②道路系统与人群特性不符,园路过窄、缺乏林下空间等现象普遍存在。
③座椅树池缺乏管理,沦为垃圾桶。
④缺少老人、儿童趣味活动场所、设施等。
图3-1 居住区小微绿地问题典型
2、道路附属小微绿地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①种植模式单一,缺少乔灌草结合。
②植物种类少,多样性不足。
③服务功能体现不足。
3、商业区小微绿地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①道路系统缺少与主路连通,导致行人踩踏绿地进入。
②植物缺乏多样性,没有景观特色,城市景观千篇一律。
③广场及园路占比大,绿地生态功能不足。
四、小微绿地建设及改造提升策略
小微绿地建设应根据周边用地性质,以服务对象为出发点,分类设计,各有侧重。
(1)居住区小微绿地
居住区周边小微绿地设计重点应满足人们日常休闲游憩的功能,特别关注公园使用率高的老人和儿童。设置必要的集散场地、活动场地,打造林下空间,配置休憩座椅等基础设施,保障服务功能。
绿地内铺装可依据场地性质有所区别:在儿童活动区可设置保护性、趣味性软质铺装;老人活动区设置防滑性铺装;休息区设置普通硬质铺装。同时,可以在地面增加颜色、图案等来丰富活动空间。
图4-1 居住区小微绿地林下空间
(2)道路附属小微绿地
道路附属小微绿地设计的重点在于与交通流线融合,合理组织出入口位置、游线关系、活动空间。 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重点考虑视线通透,位于街角的绿地要有便于人穿行的园路,位于主路人行道两旁的绿地保证道路景观一致性的同时可适当设置休息座椅,供行人短暂休息。强化临道路一侧景观。功能布局和园林小品设施应增强导向作用。
(3) 商业区小微绿地
道路附属小微绿地设计的重点一是入口:小微绿地应充分考虑人群可达性,便于进入。入口处也应根据周边市民需要设置短暂穿行。二是功能分区:小微绿地面积偏小,应根据周边用地属性合理设置疏散人流的小广场、休息场地等。三是景观特色:商业区绿地应尽可能提高景观效果。充分考虑植物的四季景观,合理配置,栽植观赏强的花灌木等。四是配套服务设施:商业区小微绿地内的设施除了基本的座椅、垃圾桶等,可适度增加灯光照明、娱乐设施等提升商业区小微绿地综合功能。五是无障碍设计:商业区绿地设计应设置譬如残疾人坡道、盲人标识等。
图4-2 商业区小微绿地功能分区
在建设小微绿地时,还应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融入科技、环保理念,譬如智能感应灯、无线wifi、直饮水、充电桩等设施。
小微绿地的建设涉及多方主体,相信经过各方面不断修正,后续建设将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耿超.基于城市修补的北京老城小微绿地现状改造提升研究[D],2019.
[2]刘慧 吕志坤 王嘉楠 张恒 何晴.城市小微绿地居民出行意愿及其游憩功能影响范围[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