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杨菲扬
[导读]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潮州区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
        杨菲扬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  广东 潮州  515645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潮州区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将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现今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阐述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提出将区域文化有效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区域文化;策略
        一、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结合,区域文化渗透于语文古诗文教学至关重要。
        但是,现今的古诗文教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受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分数,更多是字词的落实,强调背诵默写,以及“满堂灌”方式,忽视古诗文教学与文化相结合。其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很多教师忽略古诗文教学和区域文化的整合的重要性,认为古诗文只是教学内容,无法发挥古诗文教学对学生了解传承区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潮州区域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了解不全面,渗透教学经验不足,一般选择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自行了解家乡文化,对学习潮州区域文化的意识较薄弱,对潮州文化的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古诗文教学和区域文化无法很好结合。
        二、潮州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传承区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运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才能推动高中语文教育的不断前行。”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厚的历史积淀,丰富鲜活的生活资源孕育了潮州文化,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潮剧,潮州歌谣……丰富的生活资源对学生传承区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很多年轻人更多关注新事物,对于潮州区域文化的兴趣不浓厚,比较生疏,很多地方的习俗和文化得不到传承和发展,很多学生对如出花园、潮剧、营老爷、潮州方言等风俗习惯不了解。所以,将潮州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区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传承区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二)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区域文化的意识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较为功利,不重视将古诗文教学和潮州区域文化相结合,学生觉得古诗文课堂“无聊”、“枯燥无味”。这种刻板印象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将潮州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丰厚的潮汕历史文化,鲜活的潮州区域生活资源,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内容,使古诗文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潮州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整合区域文化,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质量
        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功夫茶、历代先贤事迹,潮汕习俗等区域文化,是融入语文课堂的重要财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习《静女》时,笔者先和学生介绍了潮汕爱情之歌:潮汕妇女的婚姻价值观。第一,大胆表白,如潮汕歌谣《摇鼓》,“摇鼓叮咚声,行到白灰庭;雅娘开门叫摇鼓,转嘴就叫摇鼓兄”。第二,表达男女相思,两情相悦的主题。譬如运用比喻:眠起行过妹门头,见娘照镜正梳头;怎得兄成洗面布,合娘相识挂心头。第三,“嫁人勿嫁田”姑娘看重的是人,不是钱财的婚姻价值观。如《一双银簪插落河》反映了潮汕姑娘宁愿嫁个能厮守在一起的种田郎,也不愿意嫁个徒有名声的状元郎。

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静女》中的女主人公娴静温婉美丽、在自己喜欢的男子前面害羞矜持、在爱情面前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将潮州区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
        (二)开展丰富实践活动,传承区域文化
        1.结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茶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区域文化,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丰富学生对潮州区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传承区域文化的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在学习《诗经?芣苢》时,笔者举行了“穿越千年的野菜香——《诗经?芣苢》小视频设计”的实践活动,先向学生展示潮州凤凰山人们采茶的劳动场景,人们拾取、采摘、整装茶叶的画面一一向学生展示,把这种潮州独有的茶文化和学生介绍,让学生能通过观看茶农处理茶叶的细节和步骤,更好地理解《诗经?芣苢》中的“采、有、掇、捋、袺、襭”等字所描写的劳动妇女的动作,展现劳动的场景。通过把文章内容结合潮州特色文化制作小视频,再现纸上的声音,千年前的画面。这样,把古诗文和潮州文化相结合,以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2.结合潮汕民俗风情,开展家乡文化调查实践活动
        潮汕民俗风情是潮汕人民生活、思想、信仰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笔者结合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鹊桥仙》等篇目,让学生开展家乡文化调查活动,并把调查的结果做成调查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如出花园、劳热等民俗;七夕、元宵、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传统手艺、潮汕功夫茶、潮剧等特色文化的调查,实地采访,并在课堂上以视频、PPT、表格等方式进行了展示,并且分享他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于潮州民俗风情的了解和感受。把潮州区域文化渗透到古诗文的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和传承潮州区域文化。
        3.结合潮汕历史 、文化 、名胜古迹,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比较单一古板,笔者认为改进古诗文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在学习韩愈的《张中丞相》后叙以及《原毁》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潮州名胜古迹韩文公祠、祭鳄亭,了解韩愈到潮州来的缘由。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了解到唐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为谏迎佛骨,激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其实只有8个月,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而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民之心对潮州做出很大的贡献,如杀鳄鱼、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韩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学生了解到韩愈和潮州的故事,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学习讲座、采风活动,丰富师生文化认知
        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古诗文与潮州区域文化有机结合的素质,有效整合,优化教学。教师通过深入的研究或者教授的讲座,或者到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地方实地采风,可以收集教学素材,亲身感受文化,有利于把区域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潮州区域文化和更有效地渗透古诗文教学。
        综上所述,潮汕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区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文化认知,不断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将潮州区域文化有效渗透到古诗文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区域文化的自觉,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区域文化。
        参考文献:
        [1]林朝虹  林伦伦,潮汕方言歌谣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2]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林伦伦,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