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华 徐明菊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 广东省韶关市 51232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生活品质更加注重。身为家长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通过努力不断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这背后却在孩子的心理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现代的小学生思想比较成熟,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家庭条件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使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偏离,对物质要求看的越来越重,他们内心优越感很强,学生之间逐渐有了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去与其他学生攀比,未曾想都是虚荣心作祟。这种攀比心理不仅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班级之间的和谐,将来步入社会后会带来更多的障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教育和引导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攀比心理;教育引导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在基本上人们都远离贫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和谐生活,大家安居乐业,基于此,人们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下一代身上。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二胎家庭,对孩子给予无限的满足,这种溺爱程度助长他们任性自我、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心理。对于家长而言教育是重头,有很多经济不错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就读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买下学区房,挤进高端教育之中。因此,有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对物质越来越在意,在思想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攀比心理,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小到学习用具、穿衣品牌、大到我家有几套房、什么牌子的车等等,成为这些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如果不能及时止损,会给校园、社会造成不和谐景象,甚至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攀比心这一点提高重视,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小学生攀比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比物质
在小学阶段,别看小学生年纪小,但他们的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的物质攀比还是非常普遍的。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自尊心很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拔尖,总想把其他同学比下去,他们之间经常会攀比一些物质。如:新书包、新衣服、新鞋子、零花钱的多少,父母能挣多少钱,家里有几套房子和几辆车子等,小小年纪就追求品牌,在同学面前各种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情况非常恶劣,严重影响校园风貌。
(二)比面子
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他们除了比物质还会比面子,在他们看来自己的面子十分重要。在课间时分,经常会听到学生之间比身高、比胖瘦,谁的条件优越谁就是最受欢迎的,甚至有些学生不自知,会带领同学数落不如自己的学生,以换取心理成就感。在这里,家长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有些成年人在社会上经常吹嘘炫耀,攀比之心非常严重,这样会无形之间影响到自己孩子,使他们把“面子”看起来十分重要。
(三)比生日
小学生在家庭中本身就是受到极度宠爱的,就是家中的“小太阳”每个人都围绕着,说不得打不得,特别是到孩子生日的时候,更是唯我独尊的气势。很多小学生会要求举办生日party,父母会去高档餐厅为孩子精心布置生日宴会,并且还给孩子准备生日礼物,邀请孩子最好的同学一起参加。这样的方式在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相互之间攀比,看看谁的生日宴会办的隆重,讲究排场和面子,看谁收到的生日礼物多,形成一种不正之风。
二、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教育和引导策略
(一)家庭引导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张崭新的白纸,由父母亲手为它书写内容,前期设定的框架和结构决定孩子一生的方向,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弱小的孩子就追求虚荣、面子和强烈的攀比心,将来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作为父母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求实务实,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能够分辨是非对错,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不会嫌贫爱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不与他人攀比,作为一名小学生应当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孩子吃不了苦,说两句就走极端,有多少十几岁的孩子选择轻生,就是因为父母长时间的溺爱,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把父母给予的爱当做理所应当。父母要以身作则学会放手,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虚伪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想要正确引导孩子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如:绘本故事,从故事中得出道理,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父母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故事进行讲解,父母与孩子共同受启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洗刷他们内心的优越感,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自己才会瞧不起自己,拥有实力将学习提升上去才是做人的底气。
(二)教师引导
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治理学生这一不良行为习惯,会给小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影响,长时间下去不仅造成班级、学校的不良风气,将来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因为教务工作比较繁忙,当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更没有足够的耐心专门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所以导致学生之间的攀比心越来越严重,难以化解。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可行性的办法来及时化解,在班级中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班会中积极发言、不断思考,在班会中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生活实例,再由教师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耐心、积极地教导,让学生多观看一些真实案例,这种攀比心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能够清楚里面的利害关系。学生,就要以学业为主,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攀比,比如学生之间的学习,在学习上可以采用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攀比,为学生营造激烈竞争的环境,通过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赛等形式竞争,与优秀的学生比,与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日后就会进步一大截。还可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组织活动或教育培训,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同视角来进行分析讲授,对学生的攀比行为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和家长梳理思路获得更好的教育。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优良品行和道德作风,让学生明白当前重要的是学习,而不是把心思用在攀比和虚荣心的满足上。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生攀比心理做好宣传工作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改正这种不良行为,回归到健康、绿色充满积极、正能量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宋琳婷.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8(03):226.
[2]杨晓艳.对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教育和引导[J].考试周刊,2017(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