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沈惠娟
[导读]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沈惠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0五中学  831402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感知能力,“情境创设”成为了语文教学中又一重要主题。
    
        关键词:教学  情境  创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过去语文教学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如今语文教学给人的印象是灵活多变……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种局面呢?源自于课改的要求,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还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学科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于知识的识记传播,更重要的是在于人际间的交往和生活中的运用。因而,“情境创设”成为语文教学中又一重要主题。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能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乔纳森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下面笔者主要从情境创设的作用和方法等方面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1、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客体的距离。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本内容的选编都是随着时间的洗礼,留下来的比较经典的篇章。语文教学中,需要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而情境创设恰恰能满足这一点。如在《吆喝》 一文,由于文章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新疆的孩子无法理解老北京吆喝的韵味儿,课前通过播放组一老北京吆喝的视频,让学生对北京吆喝有了一种感知,学生和文本距离一下拉近了,课堂氛围自然也活跃了。
        2、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点在语文教学导入时尤为重要。不论是幽默诙谐的导语,还是饱含深情的导语,抑或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提起了,这节课就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在《落日的幻觉》一文中,教师可以深情吟诵和落日相关的古诗句,营造一种诗意的美感;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叙述人物特征,猜人名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情境,创设体验,引发共鸣。比如《背影》中的父子情,儿子望着父亲买橘的背影,心生感动;望着父亲惜别的背影,又忍不住落泪,从中感受父子深情。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谈谈自己和父母之间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分析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学完此文后现在的心情,将这种父子情得以升华,从而做到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学会关爱父母,自然而然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导语设置情境。一节语文课的成功,和导语也有密切关系。导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最快捷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

导语可以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就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悦的到达彼岸。
        2、图片创设情境。这是自多媒体教学媒介进入到课堂以后,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境创设法。它的优点是最为直观,具体可感。比如,在《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这些课上,有些同学没有去过故宫、苏州园林等地,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课本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音乐营造情境。这也是在教学中所用比较广泛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用在教学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等各环节。优点是音乐易于创设情境,有利于阅读主体感情融入文本,引起共鸣。比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中,开篇可以用一曲《红旗飘飘》来导入课文,学生听到歌曲,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再配以教师的深情导入能很好创设情境,感知诗意,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浓厚。
        4、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朗读营造情境方法是教师范读。学生由于理解力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不容易把握情感,而教师的范读能有效的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来,感染学生,学生仿照老师的朗读更容易感知情感。此外,教学中,角色朗读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往往通过角色的分配,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境中去。比如,《范进中举》《故乡》这些文章,可以通过人物对话的角色朗读,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立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5、情感体验升华。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学语文时,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学会融会贯通,而不是单纯的死读课文。学完每一篇文章,还要懂得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情感体验升华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注意事项。
        1、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在选择情境创设的内容和方式上应该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比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如果是针对城市里的孩子,情境创设可以先让学生谈谈有没有去过故宫的,对故宫的印象是什么,通过学生介绍,老师再顺势导入课文;如果是针对农村的孩子,情境创设则应该改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直观介绍故宫样貌,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之所以同一篇文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情境创设方式不同,就是城乡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决定的。
        2、情境创设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最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教学中要立足目标,采取不同的创设情境方法,情境最终是为实现目标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3、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是学习主体的领路人,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落实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情境论》   韦志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