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策略的探寻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   作者:刘小刚
[导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刘小刚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408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教材的局限性,能够供学生阅读的文章相对较少,教师仅仅依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对其进行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拓展可阅读的材料,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内外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探寻
引言:
        阅读资源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材中可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资料相对较少,并且教材中蕴含的内容很多和学生的兴趣方向相背离,所以很多学生对阅读教学并不感兴趣。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资源问题,丰富、生动、关联性强的阅读资源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可拓展的元素
        想要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真挚的情感进行文章的阅读,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从全方位、多层次对文章进行解读,从而深刻、准确的理解文章[1]。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设计出出色的教学教案,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春》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如解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时,首先分析作者的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和排比;然后分析“睡醒”、“张开”等词语,使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将春景拟人化成功将初春的美景勾勒出来,为下文多层次、全方位描写春景做铺垫。教师通过为学生们深入讲解文章内容,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还领会到了作者所经历的春天,学生对文章有了整理的把握。这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春》的写作手法、文章情感、文章结构等为学生们选择相似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供学生阅读,并和《春》的内容相比较,进而学生们就会发现虽然这两篇都是描写春天的文章,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所传达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对两篇文章的阅读对春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充分理解作者心理,找出衔接点
        语文教师想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就需要对作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过翻阅书籍、查阅资料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从最大限度揣摩作者的心思与情感[2]。只有对作者加以了解教师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并在后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章。
        例如教师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时,想要了解作者为什么如此厚爱济南则需要对作者的一生加以探究。作者老舍是在1930年左右来到山东,并在山东任教长达七年之久,这篇文章则是老舍在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所以作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山东也被称为老舍先生的第二故乡,也因此作者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文章中满含作者对济南的热爱。教师在教学时将作者的背景告知学生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情感,深度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秋天》推荐给学生,供学生阅读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原因,自主进行文章的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课文主题,开展主题阅读
        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兴趣的驱使,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主题型阅读是现在较为流行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同主题文章的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该主题,多样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主题阅读中来。
        例如教师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就可以以安塞腰鼓为主题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安塞听鼓声》,通过对两篇文章的阅读与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加前面的了解安塞腰鼓;当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推荐《思,在百草园》、贾平凹的《我的小学》等,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以“克隆”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和日本小说《扔掉可惜》为材料,以此培养学生对创新型技术的兴趣;在教学《背影》时可以以父爱为主题进行阅读学习,可供学生们选择的文章有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赵丽宏的《挥手——怀念我的父亲》、杨振宁的《父亲和我》等等,使学生通过对不同文章的阅读深刻体会到父爱无言、父爱如山。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不再局限于课本,促进语文阅读多元化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和主题的理解。
        结束语: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引进课外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做好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衔接,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龙卫海.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技巧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000(007):1-2.
[2]吴美凤. 内外衔接,有效融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策略和实践[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8):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