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期   作者:龚小芬
[导读]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龚小芬
        广东省肇庆市铁路学校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在立德树人教育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头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意义,以及有效实施策略,旨在通过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
        小学生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而班级管理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管理者,创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对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提高学生德育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意义和有效策略。
一、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意义
        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方法,是基于班主任与德育导师各自为政,步调一致展开的,构建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具有整体性与个性化的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目标进行的班级管理,是基于学生认知、自我管理、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问题进行的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发展,实现以生命影响生命,还原德育教育的魅力和生命力,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二、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建立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结构,强化班级管理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是以关怀学生成长,以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打造的一项制度。此制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实现生命影响生命的班级管理模式。为此,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发挥德育导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科学建立导师结构是前提,也是强化班级管理力量的关键。例如,在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建立过程中,可以以班主任为载体,以班主任助力为辅助,基于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需求,创建心理导师、职业导师、学长组等分支,然后根据各个分支进行管理细化,如以下结构图:
        
        通过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结构的科学建立和完善,以班级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为目标,根据导师结构分配各自职责,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去,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二)合理划分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职责,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在管理中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依据导师结构分配对应的职责任务,在各自为政,步调一致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在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人员的组建进行职责分配,如班主任,是从学校专业授课教师中选拔而来,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在班级管理中担任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此结构中可以负责组织班级团队德育导师的建设和管理;班主任助理,主要职责是协助班主任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要从学生德育素养培养的视角出发,结合不同学生不同需求,联系心理导师与职业导师,指导班委成员,定期为其提供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行为习惯的引导教育;心理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培养、素养等方面指导;职业导师,是由各个专业教师或者社会专家担任,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实例,进行人文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学长组,由学生担任,就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建议和指导;学生代表,由班级班长、团支书担任,负责向班主任、班主任助力汇报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参与学生管理,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职责的合理划分,在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强化学生德育素养。
(三)实施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循环管理,增强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展开的,班主任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为此,为发展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可以实施班主任团队德育循环管理模式。例如,在班级管理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以班主任为组长,心理导师、职业导师、学长组为成员,以上下结合,灵活多样管理为辅助进行班级事务管理,首先,由班主任分析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建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管理,从学习、心理、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确定相应的德育导师,然后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其次,实施导师行动,鼓励导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然后班主任定期与导师沟通,了解学生发展情况,记录档案;然后,融入过程性德育评价,由导师、学生、班主任共同参与,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等,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目标;最后,在班主任辅助下,与班级德育导师定期研讨、分析,对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以此模式进行循环管理,在上下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班级管理过程,实现人文关怀,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语
        学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和落实,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班级德育管理的总体能力,还可以实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为此,在具体实践管理的时候,要重视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建立,合理划分各自任务、实施循环管理模式,在高效管理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秋君.在班级管理中构建班主任团队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9(05):72-74.
        [2]吴妍.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德育导师团队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9(15):297+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