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的教学流程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曾雪梦
[导读] 随课微写是跟随课堂的课文教学进行微小型的习作训练,是区别于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曾雪梦
        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3

        摘要:随课微写是跟随课堂的课文教学进行微小型的习作训练,是区别于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对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和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水平都有积极作用。本文探究随课微写的教学流程,以利于随课微写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随课微写;教学流程
        
        为了攻克“习作”这一难题,学界针对语文习作提出了创新、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或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整课、整堂、整篇的习作教学,“小型习作”颇受欢迎,提出了“微写作”、”“微作文”“小练笔”、“随文练笔”、“片段作文”“片段写作”和“小作文”等习作教学概念与形式,以求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但是这些研究集中于初高中的语文习作教学,而着笔于小学语文习作的研究较少。以此,《四川省中小学语文“随课微写”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课题提出了“随课微写”的中小学习作教学形式,在以上写作形式的基础上,指向单元目标,随文的读写结合,更具针对性、具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有指导、实践意义。
一、“随课微写”的概念界定
        随课:字典中释义中“随”指“在后面紧跟着同一方面行动、跟随、顺从、随时”;“课”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课堂、教材的段落”;“随刻”即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跟随着教材的课文,有计划的进行课堂教学。
        微写:字典中释义中“微”指“细小、稍微、精深奥妙”;“写”指“书写、写作、描写”;“微写”即微小型的写作,篇幅短、内容少、目标小的写作训练。
        随课微写:指的是跟随课堂的课文教学进行微小型的习作训练,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结合单元学习的统一目标,跟随课堂课文教学的重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来进行片段书写的训练。本文研究的“随课微写”意在通过课文的教学与指导,从思维层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针对性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
二、“随课微写”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图示
    通过实践总结,本文将“随课微写”的教学流程总结为“研读、选点、支架、练写、评改”这五个大步骤,如下图1所示。教师课前要进行课标与教材的深入研读、分析,确定单元与课文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与设计练写点,将单元习作目标细化至每篇课文的随课微写;课堂教学中要读写结合,针对性地提取与感知课文的写作思维、写作形式和写作技巧,建立写作的支架指导;随文微写,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并根据支架进行互评修改,提炼、巩固本课所学。


图1.“随课微写”的教学流程

(二)教学流程建议
        1.“研读”:深入研读,明确目标
        深入研读小学语文各学段的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培养的标准与习作教学的目标;仔细理解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与教学重点,以及习作目标与重难点,把握习作教学与学生练写的正确方向;认真分析每一篇文本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文体特点,树立文体意识,总结并提取写作思维、形式与技巧。
        2.“选点”:精心选点,汇点成面
        选点,是学生顺利完成随课微写的前提与基础,是随课微写取得实效性的保障与关键。[1]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无数个随课微写的练写点,如何选择本课的练写点,便是随课微写教学的重点、难点。随课微写的练写点应该基于单元习作,是单元习作内容、要求与目标的细化、分化;不仅能每节课读写结合,随文微写,完成“点”训练的要求,还要让每节课的随课微写“点”,最终能汇聚拼凑成“面”,即本单元的完整作文。这样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练写点的选择还应该依据年段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设计,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中最好选两个练写点,以便学生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微写训练。
        3.“支架”:目的阅读,搭建支架
        读写结合,“读”为“写”的前提和基础,“读”为之后的“写”提供习作思路与技巧,“支架”将两者紧密相连,互相影响。支架在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解决“为谁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主要问题,通过范例、问题、建议、思维导图、图表等,引导学生完成从知识与技能到实际应用的转变,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微写”搭建了桥梁,[2]降低写作难度,理清写作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扣本节课的练写点,从词语运用、表达角度、语言特点、修辞效果、写作手法、文本结构、叙述顺序和评价感悟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迁移运用,创设情景,建立“支架”,为练写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4.“练写”:随课练写,学以致用
        通过课堂课文的阅读学习,经过习作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理清了微写的思路,降低了微写的难度;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微写的方向、内容与方法,知道“为谁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做好了随课微写的练习准备。此时在课堂上,用10分钟以内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练写点,进行随课微写的即时练习;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练习巩固,学以致用,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使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5.“评改”:互评修改,写作提炼
        评价与修改是写作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最后的习作环节。给予学生评价的标准,从框架、结构、词句、思维、情感等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评价、提炼;积极、合理、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修改能激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习作的水平。评价修改不能仅仅是“生写师评”的单一形式,可以让通过独立、同桌、小组、家长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微写作品的评价修改。多样化的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分享、交流和表达,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宗祥.“随课微写”,小学习作教学的新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5):16-18
[2]邓尤佳.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