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吴兰
[导读] 传统的小学单元复习课,往往都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整理
        吴兰
        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  211303
        【摘要】传统的小学单元复习课,往往都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学生被动的接受,并进行重复、机械性的练习,复习效率较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年级的单元复习课中,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复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单元复习能力  提升策略
        学会如何思维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成为一个有思维的人是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可见当前时代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思维导图是开发思维的重要工具,数学学科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结合高年级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螺旋式的安排特点,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镀锡课堂,利用思维导图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单元复习能力。
        一、绘“图”,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总结
        教学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复习的过程。数学知识点较为零散,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在自制力较弱。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则很容易将知识点遗忘。因此,时刻注重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补充,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说出其运算的知识点,学生纷纷说出了分有括号、没括号、有加减法和有乘除等情况。然后将学生所说出的这些知识点分别写到黑板上,并对其进行整理。分出枝杈之后,让学生根据“次知识点”进行扩展,加深学生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概念。如此,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便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下图),既能够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整体框架。
       
        二、构“图”,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在单元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回忆、整理、讨论、归纳、应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图,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思维导图构成方式,以适应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以下为小学生常见的几种思维导图:
        (1)树状型思维导图:最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树的形状、枝干有着清晰的认识与感知,所及很容易联想到主题、次主题与树干数值的关系,运用起来比较容易,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2)气泡型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更加简化,每一个圆即代表一个知识点,并可以图声不同的颜色,使图形看起来较为清晰明了。
        (3)归类比较式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中,经常会遇到关联知识点的归类比较,这样学生在面对信息量较大的单元复习中,便能够一目了然,提升单元复习的效率。但这种思维导图的应用,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说“图”,增进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
        每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理解方式不同,所以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时,也应当从学生的整体实际出发,适当的对思维导图进行调节,而不是一味的以老师自身的思维为主,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与了解,掌握学生的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
        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圆柱表面积”方面的知识复习时,有的学生提出思维导图的绘制应当简单、简洁,这样有利于在复习时重难点的把握,提升复习的效率。有的学生则认为思维导图应当尽可能的全面,包含所有的知识点,这样复习时才能够不会遗漏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对于知识掌握的全面性。最后,学生经过讨论,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一致认为对于圆柱方面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从圆柱的特点、侧面积、表面积和特例四方面情况进行讨论,并最终绘制出了思维导图(如下图)。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协作,也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所复习的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达到了复习的效果。从而使他们在单元学习完毕之后,在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时,也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于单元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四、评“图”,全面提升小学生单元复习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观察、实验、计算、整理归纳等活动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而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所以使课堂时间利用最大化,教师应当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放到课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首先,以《分数的乘法》这一单元的复习为例,我们便可以在这一单元教学结束知之时,对本单元所学习知识的关键词进行列举:简便计算、问题解决、积的大小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先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如此,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还能够使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使复习课堂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明确复习的重难点,提升单元复习的有效性。如下图,图1、图2分别是所挑选的两个不同的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

                                         图1                                 图2
        其次,在复习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挑选几张学生所画的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探讨,发现其中的异同,并与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进行补充与完善。以图1和图2为例,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将两幅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发现图1虽然整理出了分数乘法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一些小知识点并未注意到,容易造成复习内容的遗漏。且图1中虽然也有相关知识点的举例说明,但是举例内容不够详细,如果较长时间不看,很容易造成再次复习时对所涉及知识点的不理解,从而浪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重新梳理与学习。而图2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不仅美观,知识点全面,且内容详细,可有效辅助学生对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知识点的复习。另外,在课堂中所采用的学生自评与互评,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使教学评价不再只限于教师,可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点的复习,也有利于复习中知识重难点的突破。
        最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总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充分发挥了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中的优势。但是由于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涉及较多,较为分散,如果仅靠学生的小组交流与自由发挥,则复习课堂就会比较杂乱,无法突出复习的重点。因此,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立足《分数的乘法》这一单元中的重点知识,根据知识网络安排相关的练习题,在检测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本单元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以做到能够举一反三。在师生共同梳理出《分数的乘法》的思维导图之后,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这一分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并给出相关的练习。如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与巩固。
        总之,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单元复习课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又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文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段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6.
[2]吕国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49-250.
[3]陈梦思.浅谈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04):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