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月 童伟 李磊
湖北交投随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当前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从自身从事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经验出发,多角度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探讨了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希望对于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管理方式,管理对策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运输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正在从“建设为主”转为“养护为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管理水平,提升高速公路运行寿命,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开展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四新技术”应用,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方案,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益。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速公路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员工虽然有着公路养护的实践经验,但往往对于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还存在着困惑,接受度较低,近年来部分高素质人才虽然不断扩充到公路养护管理团队中,但是人才流失率较高,导致有养护管理经验的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养护人才培养出现断层,养护管理队伍总体的业务能力不强,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立,现役道路桥隧的年龄逐步增大,对高速公路管理人员能力要求日趋增强。从整体来看,只有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达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
2.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顺畅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交通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后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部分承担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运营单位,由于刚从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剥离出来,短时间内难以突破原有的事业型养护管理模式,原本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适用于高速公路的现代化企业化经营理念,也难以满足养护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要求。而部分原本由企业单位承担运营管理的单位,养护管理模式较为简单,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护管理要求的需要。统一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
2.3 养护机械使用效率低
从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机械化发展程度来看,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大都采用进口设备,其体现出较高技术性能,表现在良好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要求。但当前配置先进国外机械设备需要较高的投入,相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养护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预期的效益目标。正是由于现阶段养护工程主要以日常养护和部分中修工程为主,养护资金量不大,养护单位大都是配置技术水平偏低、规格种类较少的国产养护机械,整体的养护机械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部分日常养护工作,如高速公路的日常保洁工作,仍以人工为主,效率低,危险系数较大。
3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3.1 培养一专多能的养护管理队伍
结合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发展实际情况,大都是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强、综合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养护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力,能有效应对处置各种的突发问题。结合高速养护工作所涉及到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安、绿化、环保、计量、路赔应急、档案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业务覆盖面广,涉及的学科门类宽,这就要求整个养护队伍具有较强的跨学科业务能力,重视管理人员的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方可以满足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养护要求。
3.2 养护管理体制逐步规范统一
结合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模式不统一,管理效果参差不齐的特点,探讨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体制模型。有的养护管理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健全,养护的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项管理内容均能找到对应的档案管理痕迹,招标管理、合同履约、安全应急等各项管理均有章可循,管理过程较为规范,但养护管理人员数量较多,管理程序复杂,效率不高。有的养护管理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晰,对养护档案要求较低,管理不规范,但养护工作人员一职多能,更符合企业管理的特点,而且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较快,但也会造成专项业务不精的困扰。结合各管理模式的特点,抓住高速公路体制改革的契机,对岗位设置、养护管理区域划分进行重新规划,养护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优化,探讨出符合现行要求的养护管理模式,构建职能明确、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经济效益化。
3.3采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
考虑到高速公路中存在着车流量大、车速高以及昼夜运行等特点,如果不重视高速公路的养护方案,则会造成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容易存在很大的交通事故安全隐患。通过重视全面提升机械化养护水平,能大大提升养护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为了保障高速公路的快速安全运营要求,应全面提升养护作业机械化工作的覆盖面,从而全面提升公路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具体应用实践中,则应从实际出发,要求各养护施工单位采用专业化程度高的机械设备,提升养护效率,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公路养护机械化作业要求,以保障流水作业的有效性。
3.4 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
一是提高资金投入。加大预防性养护资金的投入,提高预防性养护路段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限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二是加强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应用,推广示范路段、试验路段,提倡课题研究,组织现场交流,探索、推广高效的养护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护管理中的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提升高速公路养护信息化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发展,有效保障,发挥好高速公路的预期作用,尽可能的延长使用寿命,应全面重视建、管、养并重的原则,注重预防性养护,绝不能有等到出现大问题才进行维修的想法。结合高速公路的养护经验来看,只有全方位重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预防性养护经费投入,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提升的要求,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鹏声. 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养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城镇建设, 2021年2期.
[2] 田和斌.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问题[J]. 城镇建设, 2021年2期.
[3] 崔巍.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对策[J]. 交通世界(下旬刊), 202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