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分析对比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期   作者:戴亚峰
[导读] 现阶段,我国地铁行业发展迅速,地铁换乘车站作为地铁线路网状化中的结点,
        戴亚峰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8
        摘要:现阶段,我国地铁行业发展迅速,地铁换乘车站作为地铁线路网状化中的结点,其换乘方式的设计选择直接影响着车站客流压力的大小及重点设施的饱和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论文列举换乘车站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换乘系统的安全有效性,增加乘客的换乘时效性及便捷性。
        关键词:换乘车站;换乘方式;选择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造成极大的困扰。长期以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节省用地等特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在构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的进程中有效结合技术与经济优势,是改善拥堵状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式。
        1换乘站的重要性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不同线路之间的交叉点,供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进行换乘的场所。除了供乘客进行乘降之外,还需实现不同线路站台乘客之间的人流沟通,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以下简称路网)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日常的路网运营现状来看,线路之间交叉的个数、位置,决定着路网形态,影响着路网中各换乘站客流量的大小,乘客的换乘地点、出行时间及方便程度,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输效率。从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看,由于换乘站处有更大的上下客流,久而久之,会导致换乘站处土地利用价值的超常升值(与一般车站相比),并对换乘站周围的土地利用格局和规模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地市布局结构体系的变化和调整。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中,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认识换乘站的位置对城市规划结构的重要影响,合理选择换乘站位置,并对周围空间进行长远而周密的规划。
        2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换乘距离过长
        换乘距离长在目前的轨道交通中是非常普遍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时没有提高对换乘问题的重视,对换乘距离预估缺乏科学性,以至于在施工建成后出现换乘站点较远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环节由于技术或资金问题导致对于投资和设计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功能不协调,同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换乘枢纽是分包给不同的单位进行负责,因此在施工中和单位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由于涉及到多加单位的利益,没有对单位之间形成一个平衡,因此在进行换乘设计时一些合理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轨道交通的换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乘客的体验感,给轨道交通的评价带来负面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进行完善,对换乘距离进行规范。
        2.2地理环境及城市规划问题
        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现状或规划的地下管线和地下建构筑物都会影响或制约换乘方式的选择。根据规划线网情况,若两线成交叉状,可做十字换乘、T型或L型换乘及通道换乘;若两线平行设置,可做双岛四线同台换乘、叠岛换乘或通道换乘。周边规划已实施地区,换乘方式受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影响较大。其中对方案影响较大的有重力流排污、泄洪管道、暗渠、输配水干管、高压输电线、燃气干管等,特殊地段还存在专用通信电缆等管线。这些管线或是改迁周期长、改迁难度大、改迁费用较高,亦或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允许改迁。这些重大管线对车站换乘方案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
        2.3换乘设施面积不足
        换乘设施主要包括电梯、楼梯等,换乘设施的面积不足会造成乘客在换乘过程中造成拥挤,对于换乘的效率造成影响,乘客对于轨道交通的评价降低。在换乘中主要在买票时会造成乘客拥堵,因此买票处需要扩大空间,减少拥堵现象的产生,提高人们换乘的舒适度,提升乘客对于轨道交通的信任。


        3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
        3.1地铁与空港的换乘
        由于航空港存在大量的客流,仅仅依靠单一的地面交通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必须提出一种新的交通换乘模式,提高换乘效率。目前,一体化交通体系(铁路、地面交通、综合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一体化换乘新模式)在航空港换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这种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航空港所采用,而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引入后,在一体化模式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换乘目的,一般将离港(进港)大厅与快速轨道交通站通过垂直(水平)步道进行相互连接。
        3.2换乘大厅换乘
        该模式是指乘客需要通过站厅,再根据相关导向标志出站或到另一个站台继续乘车的模式。其优点是客流经过站厅实现再分配,及时有效地避免了人流冲突,有效减少了楼梯等其他垂直移动设施的数量,乘客换乘的效率得以提高。但是,乘客在换乘时必须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这样会造成换乘线路增加。此外,需要提前设置好引导标识,做好充分合理的客流组织才能发挥站厅的作用。
        3.3十字换乘
        十字换乘方式一般适用于线路及车站成“十”字型交叉,建设期相近或同步、分期能预留换乘节点的两条线路。两个车站上下布置,可以两层或三层,通过交叉处的楼梯或自动扶梯实现换乘。根据站台布置形式分为岛式与侧式换乘、岛式与岛式换乘、侧式与侧式换乘。十字换乘很好地实现了站台到站台的换乘,为换乘提供了方便与快捷。两个车站可以共用一个站厅,人员管理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两条线路分期建设时前期投资大,对后期线路车站的设置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缺点。
        3.4高铁与城际列车
        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逐步调整完成,城市资源整合速度加快,各类卫星城市和城市生活圈逐渐增多,城际铁路取得了显著发展。高铁与城际铁路对接是铁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的衔接方式能够节约换乘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安全高效的换乘模式。
        4换乘的主要路径
        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路径多种多样,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合理的换乘路径,提高换乘效率、同站台换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换乘路径,乘客从站台一侧位置下车后,通过横向穿行至站台另一侧,以此来完成具体的换乘过程。这种换乘模式下,站台宽度与换乘距离相等,因此站台宽度会对乘客的具体容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通道换乘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换乘模式,乘客利用站台间的连接通道完成具体的换乘过程,通道的长度和车站连接的情况会对换乘的实际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换乘通道设计长度过长,将会直接影响换乘的效率。
        结语
        换乘车站中,两线车站结合越紧密,工程量相对较小,两车站可做到资源共享,但两线车站相互制约,不同期实施车站需做好预留措施;两线车站结合越紧密,换乘距离越短,换乘便捷性更高,但换乘方便的同时,不利于客流疏导,在突发大客流的情况下,易造成拥堵,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轨道交通换乘的形式布置应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实用性、安全性。换乘方案的利弊不可一概而论,应结合线网条件、施工时序、周边控制因素等综合考虑,在谨慎分析各种因素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在符合各项标准法规的情况下做到以人为本,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条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创建完善的绿色出行、绿色交通。
        参考文献
        [1]陈菁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检测技术的特征及其应用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1):137–142.
        [2]张庆瑜,邹哲.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群可达性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城市,2019(02):14-20.
        [3]朱鲤.新形势下的公共交通发展思考[J].交通与运输,2018,(01):12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