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油水同层试油工艺技术对策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   作者:李宜泽
[导读] 油水流动过程中不同地质和水动力条件下受力不同,要实现控水稳油的目的,必须优化完善射孔技术和排液技术。持续打好向新区带、新层系、新类型预探的进攻战,积极寻找规模储量阵地,夯实后备储量阵地。在工业标准前提下,产水量大于一定数值,即被标为油水同层。

山东东营石油工程监督中心   李宜泽   257000

摘 要:油水流动过程中不同地质和水动力条件下受力不同,要实现控水稳油的目的,必须优化完善射孔技术和排液技术。持续打好向新区带、新层系、新类型预探的进攻战,积极寻找规模储量阵地,夯实后备储量阵地。在工业标准前提下,产水量大于一定数值,即被标为油水同层。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试油方式获得精准的油气水质资料。根据目前开采现状分析,油水同层井试油工艺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油水同层;试油方式;影响因素;优化工艺
        1.油藏概况
        含油高度直接影响因素是排驱压力和重力作用。随着开采工作不断进行,面临的开采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断层增强滤波技术是将扩散滤波和中值倾角滤波两种滤波的优点结合起来,利用扩散滤波保护边缘信息,增强断层识别能力,同时利用中值倾角滤波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信噪比。而分频成像技术合理利用地震资料中的低、中、高频带信息,用小波变换提取不同主频的子波剖面,选择最佳成像频带对断层和储层成像,最大限度提高视分辨率。平面观察得出:靠近断层的区域压力系数偏小,远离断层的区域压力系数偏大,总体来说压力系数从西向东逐渐增大。电性上,自然伽马曲线上部呈明显的“齿化箱状”高值,下部呈“齿化箱状”低值,2.5米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为上部低阻,底部“尖峰状”中-高阻,与上覆地层电性特征相似。储层物性特征:1砂组储层测井孔隙度4.28%~11.87%,渗透率0.106×10-3μm2~6.91×10-3μm2,孔隙度大多大于10.00%,渗透率大多在1.00×10-3μm2~10.00×10-3μm2之间,多为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2.油水同层井试油工艺现状
        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能将油与水进行良好的界定,就不能明确相关信息。所以完井试油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研究区域勘探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多个构造单元在此交汇,断裂十分发育,断点刻画难度大,组合关系复杂,低序级断层不易识别,且该区处在结合部的过渡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影响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和准确性,制约了该区复杂断块、微幅背斜油藏的勘探评价。
        2.1油水同层井试油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油水同层的油井而言,影响其原油产出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有地质地貌、地下流体阻力等等,且由于干扰因素众多,在制定具体方案时难度较大,这对于开采油水同层的油井而言是一种较大的阻碍。不同地质目标对于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深度目标和单层厚度较大的韵律层突出低频成分,浅层目标和单层厚度小的韵律层则突出高频成分。而常规的叠后地震资料是对整个地震频带范围的地震数据成像,无法满足对所有地质目标都达到最佳成像效果的要求。针对深层岩性油藏油水同层,技术人员从勘探井位论证过程中砂砾岩体精细期次划分、地震有利相带预测、有效储层多属性综合预测,到井位运行过程中实施效果跟踪分析,再到试油阶段试油井段及压裂工艺优化讨论、邻井井控风险控制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最严格的质量把控。
        2.2油水同层井试油工艺发展现状分析
        试油就是对当前土地进行全方面的勘测,寻找该地段是否存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油气,同时对该地段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记录,依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确定开采技术,调动所需设备等,是开采工作正式开始前必要进行的准备工作。该工作具体如何执行,需要依据现场情况以及工作的具体阶段而定。
针对油水同层类型的油井,可以选择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地质勘探,也可以选择在挖井工作完成后进行后续的试油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 常规试油;通常情况下,这一阶段的工作较为简单,耗时较少,且对于完成后记录的数据要求不高,主要内容包括当地的地质信息等。
        (2) 地层测试器试油;对比上一工作阶段,这一阶段需要获取更为完善的信息,同时对于地质条件等因素,需要有更为精确的测量。



        (3) 综合试油;这一部分需要在上面两部分工作阶段完成后继续进行,是对所得数据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同时需要电子压力计等工作仪器的辅助。这一阶段得到的信息可靠性最高,通常情况下会被应用在最后的结果分析部分。
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试油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并且还在不断尝试勘测对不同种类的油井,推动石油行业实现不断的进步。
        3.油水同层试油工艺优化技术
        当前在该方面我国的技术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且工程需要在进行时得到一定的数据,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油水同层井在进行试油测试时会更多地采用完井测量的方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该工作进行细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3.1射孔技术优化分析
        我们已经谈到流体阻力对于原油产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开采完成的井底部分,由于深度较大,会受到泥浆等物质的干扰,从而造成一部分的压力,在此压力的影响下,原油本身的流动方向与流动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不利于原油开采的正常进行。所以在开采过程中,要尝试利用新技术将油井周围的环境影响因素降到最小,而射孔技术在这里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
由于不同的油井处于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其可能遇到的流体压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技术人员已经结合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发明了能够应对不同种类污染带的射孔设备,不同的设备配备有专门的子弹,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140射孔弹。良好应用射孔技术后,油井周围的环境将得到良好的改善,帮助实现开采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使用射孔枪的具体方法需要依据具体的施工环境而定。举例来说,如果面对顶部较薄的油井,则可以采用全段井射孔的方法,使得驱动力达到最佳;相反若顶部较厚,则避射的方法是更好的选择。
        3.2排液技术优化分析
        影响试油工艺的因素不仅包括上面已经提及的射控技术,同时也包括有排液技术,两者同时进行优化完善,能够起到更为良好的改善效果。这一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油与水在性质方面存在的不同。在受到同等强度的驱动压力时,油会表现出与水不同的流动速度,借此我们可以实现区别水与油的目的,减少开采后石油中的含水量。另外已有实践证实,在进行区分时,如果可以将生产压差进行符合要求的调整,让不同成分的液体受到的压力不同,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分不同液体的目的。其中调整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它受到原油驱动压力的影响与限制,更为细致的信息需要依据当场情况进行分析。
        3.3快速排液工艺
        对现场现有的排液举升装置不能满足部分快速排液井的需求,主要原因是装置太高,且压裂、酸化施工井口一般也较高,再加上举升装置最大冲程4.8米,导致有效冲程大大降低,影响到试油排液。针对上述情况,项目组提出了长冲程低矮化举升装置的技术方案,并针对油路通道设计、行程长度实时监测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论证,完成新举升装置的加工试制。新研制的举升装置外形尺寸较现有装置短1.5米,但冲程却较现有装置长1.6米,整体实现了装置的低矮化。平1井泵挂深度2180米,采用56泵泵抽,井口高度近2米,应用新装置项目组一举解决了该井载荷重、有效冲程短的问题。目前该井排液正常,日排液35.14立方米,泵效达98.7%,达到排液设计要求。
        4.结束语
        石油是现代工业动力来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与产量对当前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关乎国家硬实力的增长情况。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将开采石油的方法进行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少开采后原油中的含水量。本文对于油水同层状态下的油井进行分析,剖析当前该类油井的发展现状,完善其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系列开采技术,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海青,孙卫涛,徐义,孙辰.油水同层井试油工艺优化技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1):187-188.
[2]王磊,王世将.油水同层试油工艺优化技术的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01):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