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   作者:郑光文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是确保新课程要求、理念、思想得以在学生认知发展领域得以切实贯通的关键所在。
        郑光文
        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中心小学   贵州  安顺   561113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是确保新课程要求、理念、思想得以在学生认知发展领域得以切实贯通的关键所在。而对于教师而言,要确保新课程内涵得以充分渗透至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充分变革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而且,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生态营造、活动的设计构建等,都直接关乎教学有效性的彰显。鉴于此,教师在探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与途径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度新课程内涵的解读与分析,以切实转变师生角色定位,为学生更好学数学、用数学提供助力,让学生在感知数学魅力、体味数学内涵、获得全面发展中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更好数学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发展自己。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小学教学领域被广大师生所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使很多教师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认识的误区,在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外着重落实知识的巩固。很多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都以教师为主体,按照教师的已有经验、固有套路落实教学指导,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活动比较空泛、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以致学生在数学课堂显得比较被动,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难以彰显,学生思维与认知也难以获得全面激活。对此,肩负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使命的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引起重视,给予关注,并加强研究分析,积极探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手段、措施、方法,使其科学衍射至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层面,构建出更为丰富、多元、高效的教学生态,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向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方向而深度迈进。
        一、密切关联学生生活体验,构建开放性教学生态
        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认知、理解能力提升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且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夙愿的释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关联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出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教学生态,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衔接起来,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意识的探究与分析,领悟不同数学知识的由来过程,获得数学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例如,在开展“分类与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即时引入1到25这一连串数字,并要求学生自由分类。由于分类过程中教师并未提出统一要求和标准,而学生的分类也是各不相同、差异很大。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分类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此时,因为有了具体目标与规范,学生的分类也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最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前后两次分类进行比较,在反复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与体验,使学生在开放性教学生态内获得数学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升。
        二、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多元性教学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诞生了更多蕴含着课改思想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其在很多程度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

因此,教师应该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辅助,针对学生认知需要,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协作性、发散性的教学活动,以促使新课程背景下全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并借助不同教学活动引领,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数学育人定位由学习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变。而且,在不同教学模式的驱使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将会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例如,在开展“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拍七令”游戏,让学生从1到99循环报数,活动中,凡是遇到含有7或者7的倍数的数字的学生,不允许报数,而要拍一下手,下一位同学接着继续报数,若有人报错数或者没有拍手,则要即兴表演一个节目。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倍数”的理解,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深度拓宽课堂教学视域,落实有效性教学指导
        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与提升,必须在拓宽教学视域上寻求突破,使有助于课堂教学效能强化的各类资源、素材、工具等充分延伸至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内领悟数学内涵、感知数学魅力、获得需要满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教学辅助工具的方式,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比较关注的生活性资源、道具、模型等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开展观察与分析、判别与对比,使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直观性、形象性,更利于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认知的迁移。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网络媒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教学内容在图画、视频、动漫等媒介素材的引领下灵活呈现,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命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角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辅助,引入有关各类“角”的动漫视频,并通过对不同“角”的旋转、变化等,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判,进而快速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之,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科学、高效、深入推进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而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更为符合新时代小学数学育人导向。然而,由于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教学内容不同,以致教师在落实教学指导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认知规律、身心特性的关注、研究、分析,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参与、感知、探究的机会与空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向着满足学生需要,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方向更好发展。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反馈的困惑等,教师更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与角色定位,多站在学生视觉,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角度来考虑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进而强化对教学策略的优化,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落实更具针对性,为切实践行新课程思想理念,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而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37-38.
        [2]杜升杲.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学周刊,2019(32):67.
        [3]柳佳君.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71.
        [4]江丽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4):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