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 445000
摘要: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平教育等理念的深化,分层教学法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实现学生真正健康的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本文借用多元智能理论,坚持三维一体理念,恪守因材施教理念,体现发展教育原则,综合推进分层教学评价,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指导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指导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以“一律”教学理念组织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很多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教学活动按时开展,忽视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使一些学生无法以个人认知特性学习语文知识,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必然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难以全面开发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潜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新以分层教学结构组织学科教育,切实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借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判断学生的层次结构
学生水平是实行分层教学指导活动的前提条件,学生水平结果出现问题,必然直接影响小学生个人发展状况。对于这个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九个智能结构,但由于有不同的智能结构优势,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人优势,也存在明显的个人不足,成绩好坏不能简单分析小学生智能发展的潜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观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语言学习态度、语言学习效果、解题和考试、活动表现等,全面整合,定性描述,判断每个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根据小学生的智能优势确定最终的学生分层结果,使小学生以合理的阶层结构实现长期发展。
由于科学确定学生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所以笔者花费大量时间观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学习效果,通过家长、学生的即时反馈确定具体的学生水平结构。具体而言,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结果如下:
第一层次是考试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态度不正确、不具备良好语言能力的学生。这一部分的学生,即大家口头上所说的“基础薄弱生”。总体来说,本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低,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能力低,而且很多学生存在辍学心理,不能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差。
第二层次是语文考试成绩为班级中等,能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但缺乏创造性、发现能力的学生群体。本阶段学生人数众多,无明显的学习行为,少违反课堂纪律,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对此,笔者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使其学习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层次是语文考试成绩高,不仅能随着课堂进度及时发展个人认知能力,还能根据个人需求独立开展语文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大家口中的“优等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考试表现。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笔者比较关注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发展,尽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坚持三维一体理念,准确划分课程目标水平
课程目标是基本的教学要素,反映了小学生可能通过课程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但传统做法是根据教案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目标模糊,而且不进行学情思考,所以总是设计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课程活动,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传统课程目标的设计依据是“唯知识论”,没有全面关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征。与此相对,新课程要以“三维一体”的目标结构提出多维教学要求,全面发挥语文学科教学、培养的效果。同样,为了实现公平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根据“三维一体”的目标结构,划分科学分层的目标结构,提出难易度明确的目标要求,切实发挥各层次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如《穷人》一课,笔者根据上述学生分层结果设计相应的课程目标,切实发挥目标驱动指导作用,使各层次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笔者设计的课程目标是整理《穷人》这一文章中的生字,阅读《穷人》这篇文章,理解文章描述的是什么。
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笔者设计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叙述句的六个要素来划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初步分析桑拿、渔夫的人物形象。
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笔者设计的课程目标是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论证课文是如何描写穷人的“贫穷”,自主鉴赏课文的内容。
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可以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小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切实优化个人学习行为,确保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产生良好的学习表现,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感情和学习态度。
三、恪守因材施教思想,合理确定语文教学水平
因材施教思想最初是由孔子提出的,教育要面向所有人,不能因为对方的资质愚钝就放弃对方。这种思想非常先进,也是分层教学理念的原型。分层教学理念提倡人人享有平等学习权利,教师应共享课程资源,按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指导。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合理划分语文作业的层次结构,整理与小学生认知相对应的练习题资源,综合考虑各个练习题的难易度、考试点范围,指导小学生自主制定作业练习计划,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各层次小学生可以迅速补充知识,改善自己的语言学习行为,同时使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态度正确,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对阅读课文生词、课文段落布局和课文内容摘要、青蛙自然生长习性等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使各层次小学生能够很快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非同步发展。其次,笔者根据各层次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了分层语文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对于第一层次的小学生,笔者主要以蝌蚪等生词为基础设计拼音问题、语言问题、文本内容的填补问题,便于小学生及时积累知识,巩固知识。本阶段作业练习题的总体解题难度较低,适合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查漏补缺,扩大知识储备,而且数量有限,不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解题压力,可以较好地优化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笔者需要以课本内容为中心,让小学生客观分析课本结构,找到关键词。这要求第二层次的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从个人角度分析文章内容,但不超出文章范围,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整合文章资源,发展自身的阅读思维。
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笔者要设计全新的阅读理解问题,提出有关动物和植物生长习性的问题,小学生要重点阅读课文内容,根据问题提取重要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分层教育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进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和学习感情,使其爱上语文,通过学习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每个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智能结构优势、语文发展潜力,科学分析学生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水平化课程目标、语文作业、教学评价等,逐步优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洁.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教学刊),2018,15(10):65.
[2]邱彬.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层次指导的应用[J].现代教育研究论丛,2018(8):40-41.
[3]邓静佳.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横向分层教学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2):43-44.
[4]李贽.小学高年级语文层次作业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