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红
广东省惠州市第七中学 516000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教育教学要从思想道德建设出发,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不成熟、情感易起伏,而且很容易受外界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鼓励学生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德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在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方面更显示出对自我、民主的重视,在初中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小学要大,加快学习节奏,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复杂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待事物的心理自我调节和认知能力较低,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待外部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并且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但,初中阶段的的学生可塑性也较强,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其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年教育形势和初中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班级管理工作中缺乏沟通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因素,新时代的学生在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方面更显示出对自我、民主的重视,他们反对传统教师的权威,渴望和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所以班主任只有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厉声厉色的批评和指责学生,而应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听从老师的教育,下次才不会出现同样问题。所谓“沟通信任好管理,管理细微出成绩”。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开展路径
1.基于环境布置渗透价值观
环境对一个人的情绪、心态、行为、品质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积极向上班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环境这一要素,通过环境布置有效渗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环境的布置应可以下两点进行。如,可以定制名言警句装饰画。对于名言警句的选择,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满足中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如关于“团结”、“谦虚”、“勤奋”的名人名言。再和学生一起将这些装饰画张贴或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长期处在这样氛围中,便会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标准,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则。另外精神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在一些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或者其他场合,可带领学生唱校歌、国歌。这不仅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还能在无形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班规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设置“好人好事”制度,针对班上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如某学生捡到物品主动归还失主、某学生主动给生病的同桌补课等。让班干部记录下班上的好人好事,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制度予以学生精神奖励或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制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好人好事,同样无形中渗透了法治、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2.基于民主化管理渗透核心价值观
良好班风的塑造,需要学生的自发、积极参与。换言之,班级风气是学生在班级内共同学习、生活的一种产物,并非是班主任可以给予的、创造的。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民主化管理方式,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已是班级内的一份子,以此渗透明主、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例如,班主任可以采取轮流值日制,即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生。在学生担任值日生的时候,要负责好班上的卫生、纪律等各个方面,辅助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做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班主任要和学生讨论进行,让学生参与到这些事件之中。采取这样的措施,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 维护好班级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3、基于实践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
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所以,仅仅依靠理论教育完全不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除了要通过理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黑与白,美与丑,还要让学生能够将这些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好的行为,而主动规避坏的行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育是最好的方式。如,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譬如为贫困山区孩子募捐的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爱心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此渗透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在班级中,也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尊敬教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结束语
总之,新的形势给中学日常行为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念。注意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影响下,确保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结合有效的师生沟通,合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192.
[2]王正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50):158.
[3]朱剑平.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新课程·中学,2019,(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