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   作者:刘璐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将决定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应该首先注意对于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不断的推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

刘璐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方红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将决定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应该首先注意对于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不断的推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具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52-01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有效性简介
        有效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它指的是使用各种方法和方式,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创造有效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据清华大学余文森教授介绍的有效教学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生认知,从无知到理解、从无知到掌握,永远不要去在表面形式中进行;在感情上,从拒绝到接受,从拒绝到理解,从完全否定到感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善于运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语学。
        2、培养学生对语文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身就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兴趣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传递、消化的过程存在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之中,这就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才能够使其有效的进行知识建构。
        二、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语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可以在人际交往中体现一定的价值,此外还可以对人的思维起到很好的开发作用。与客观规律不同的是,语言以一种思想和情感交流来传递信息,是社会性与个性美的结合,而新课标旨在传达一种精神美和人文美,但是很多教师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来教授,使学生忽视了文字和语言的优美,被局限在了简单的字词句之中,不利于思维智力的开发。



        (二)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和情感与思想的学科,教材的选编也是美文名萃,大多是驰名古今中外的名作,而虽然说提供的教材质量很高,但是不代表学生们能够很好地领悟其中的精髓,审美获得很大提高,因为这其中还存在教师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本身要靠自己的理解来向学生们诠释所学内容,有些教师更注重文章本身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于人文精神的传达,从而拘泥于文章自身,将语文限制在了一种单纯的语言学习的定位上,不能传授语文的精髓。
        (三)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情况缺乏一定的了解
        首先,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思想的带动以及发展。然而,在一些落后的教育概念中,小学生应该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太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语言是母语。教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其次,课堂上的老师关注自己而忽略了真正的主题是所有在场的学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错误的关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三、提高小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课本知识的教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要紧密结合教材,探究教材内容和深意,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材的结构和教学重点进行明确。先对教材的文本进行了解读,通过课文中的十二个词语的教学,让学生领会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学校生活画面,让学生通过对词语的认识去想象画面。
        (二)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
        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的作者时,教师不要把作者的介绍搞成枯燥乏味的人物简介,而是可以尝试讲解一些作者的真实故事,名人轶事似乎比干瘪的介绍更有吸引力,也更加丰满。同时,可以利用趣味性和思考性较强的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问题的抛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他们真正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有效的信息发掘者和课堂参与者。提出的问题也要经过精心设计,不要设置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的问题,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经历一定思考和讨论的并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另外,课堂活动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就课文来组织学生进行真人表演,以话剧的形式将课文的基本内容表演出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度。利用这种课堂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
        (三)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综合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进行多元化课堂信息探索,给学生声像图文的多方面感官刺激,调动他们的耳、口、眼、脑,利用直观的、具象的动画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视听,让他们多感官地对一篇课文进行理解和接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颐和园”时,单纯的课文解读让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如果配上颐和园的照片和相应视频,学生就会更加真切地理解作者的哪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描写这一景观。
        四、总结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锐意创新,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新课标为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元娣.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性的自主学习[J].农家参谋,2019(05):171.
[2]刘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38.
[3]温泽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