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王鑫
[导读] 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助力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中需要全面考虑的重点内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王鑫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710026
【摘要】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助力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中需要全面考虑的重点内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9-01

        引言
        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同时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前,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相对较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采用分层教学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分层分组,因材施教
        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遗传基因、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分层分组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划分为多个层次,便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到全体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目标分层,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提升。如在教授“打字练习”时,基础差的学生仅要求能够按照正确指法输入26个字母即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能够快速输入26个字母;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在准确、快速输入字母的同时,熟练地增加数字的穿插。分层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仅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同类强化,实行精讲精练;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讲精练,注重拓展和自主学习的训练。区分任务,使学生得到发展。在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后,设置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
        二、知识梳理中进行内容分层
        知识网络构建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想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完成文本知识探究,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尤其要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涵盖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面对大量的陌生知识点,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探究。


此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这是现实存在的。教师要在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梳理。知识梳理是归结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加入知识梳理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能够对其思维进行疏导,促进学科能力的培养。不同群体学生知识积累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求学生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合理构建,这个设计本身就带有分层意识。学生处于不同学习层次之中,其知识储备呈现差异性,其学习思维构建能力也处于差异性,在知识梳理操作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同知识体系。
        三、注重课堂提问分层
        首先,围绕教学内容做好问题的设计。既要保证设计的问题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适合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又要确保通过提问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理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对C层学生可设计如下问题:打开WPS的方法有几种?字号越大对应的文字就越大吗?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有几种?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怎样设置文字的颜色与大小?怎样设置艺术字?怎样删除输错的文字?对A层学生设计的问题:怎样插入表格以及设置表格样式?怎样设置文字环绕方式?怎样修改艺术字的形状、颜色?其次,为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激励,更好地活跃课堂,可组织学生开展有奖问答活动。教师向对应层次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后,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可给其发放一个小礼物作为奖品,肯定其积极思考、认真回答的行为。
        四、上机实操中进行训练分层
        学生综合能力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尤其要在知识输出的状态下逐步完成。上机操作是知识输出的体现,既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彰显学生个性特征的主要平台。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也要进行分层设计,可以以训练题的难度系数为着眼点,为不同层级学生提供多元化练习,全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力、记忆力,促使他们建立牢固的知识认知。学生对上机操作有更多感觉,教师利用训练设计推出分层操作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布设诸多训练任务,让学生自由挑选训练任务,体现了隐形分层教学意识。不同学生群体学力基础不同,自然会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匹配训练任务,这便是分层训练的具体体现。分层训练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始终。
        结束语
        优化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点。教师要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始终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兼顾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深度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海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J].清风,2020(22): 77-78.
[2]蔡金春.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0(24):35.
[3]吕开达.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 (29):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