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邓书华
[导读]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邓书华    云南昭通鲁甸县火德红中学  657104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67-01

        引言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教师的广泛认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中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避免信息技术过度使用而挤占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在学生深入学习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
        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在不断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画像清晰、色彩鲜艳、动静结合、信息更新及时等特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教学主流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也总结了相关经验,教师的课堂设计更加通俗易懂、目标明确。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
        (一)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概念学习
        数学概念就像是数学大厦的地基建设,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概念展开了深入的探究与运用,才能运用其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而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微课件以及App能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此教师不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概念学习,从而培养为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有理数部分,涉及了多个概念,有有理数,无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等。其中数轴与绝对值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一边呈现数轴的图像,一边引导学生认识数轴中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以及单位长度等。还有绝对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别呈现2的绝对值和-2的绝对值,让学生认识到绝对值表示距离,所以绝对值肯定是正数这一含义。


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与探究,因此多媒体课件成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动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优势条件。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以挤占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时间为代价,而是要发挥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信息的互换与交流,不仅要根据探究知识的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同伴互动,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思想与思想交锋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构成合作团体。信息的来源不仅局限于教师,而是通过信息化资源丰富自身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与互动学习提供了优势条件。在信息环境下可以更直观地呈现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便捷与畅通,从而满足学生学习交流的需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就是不断构建认知的过程,能促进师生交流。因此,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匮乏,只能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积极汲取他人在网络上分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制作有针对性的教材,把知识点转化为数学模型,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便于学生记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性与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大量的形象性的认知,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应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大量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这些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性。这样学生就对这些图形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形,并分解图形的组成部分,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要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这正是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加强概念学习,加强计算探究,加强几何学习,加强概率统计学习,并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实践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蒋月兰.生本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试讲”的实践[J].求学,2020(20):29-30.
[2]陆春成.践行生本课堂,培育数学素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0(05): 48.
[3]卢晓红.基于生本课堂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