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梵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2150
摘要:地下水污染对水体的安全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关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现阶段,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成熟,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以及修复实现了不断的突破,总结分析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技术,这对于实践工作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做分析,旨在指导现阶段的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实践工作。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
引言
积极的讨论地下水污染场地控制,并强调地区修复,这对于水污染问题解决有突出的现实价值。现阶段,有关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的研究有了持续性的突破,这为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提供了参考与指导,所以基于目前获得的技术、理念开展相应的工作,地下水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实践效果会有显著性的提升。
1 确认地块的条件
在实践中要对地下水污染场地进行控制和修复,必须要明确地下水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所需要进行地块条件的确认。就该工作的具体实施来看,需要强调两方面:1)核实地块相关资料。对地块的相关资料进行调取与核实,认真审核地块的前期初调、详调和风险评估报告,从而真实的了解地块的详细情况[1]。2)现场考察场地状况。对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现场情况进行考察与总结,明确现场的工程情况、施工现状以及地理地貌环境等,这样,现场条件的整体把控更加突出,相应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明显提高。
2 确定地下水修复目标
在明确地块条件之后针对地下水的相关标准对场地目标污染物进行明确,同时提出修复目标,这于具体工作推进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就此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来看,其包括的内容如下:1)地块目标污染物确定,根据前期调查、风评结果和建设单位关于地块后期处理的决定可以明确地下水修复目标污染物,以此次实践为例,氯乙烯、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为目标场地地块地下水修复目标的污染物。2)确定明确的修复目标值。考虑地下水中多种含氯挥发性有机物超标,尤其 1,1,2-三氯乙烷超标倍数较高,所以确定明确的修复目标值。3)确认修复范围。明确修复范围,这于相关工作的开展确定有突出的指导效果。
3 确定地块地下水修复模式
对场外污染处理场地进行污染整治和环境风险管理控制的一个总体治理思路就是目前我国污染整治治理策略,其中包括现场整治、场外整治、场外处置、天然整治、污染屏障以及居民保护和制度控制。所以需根据地块污染特征,结合地块技术开发进度以及实际利用情况等来确定地块污染严重地块的今后修复技术策略,综合分析考虑当前技术修复成熟性和修复有效性、修复工程成本以及今后修复持续时间和今后修复技术工程对地区环境的直接影响等诸多因素[2]。在进行修复模式选择的时候,需要强调如下几点:1)确定采取消减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修复模式。2)修复技术方案需尽可能减少对敏感目标的影响。3)尽可能的选择可持续绿色修复策略,从而使修复行为的效益达到最大化。4)可在后期根据实际修复情况,辅以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以彻底达到修复目标。
4 修复技术筛选与利用
4.1 修复技术筛选
在修复技术筛选的过程中,筛选原则的明确是非常必要的。从具体技术选择来看,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修复技术要成熟可靠。为确保现场修复顺利完成,本项目将选取国内外已实施的案例,采用成熟可靠的修复技术进行修复。2)产品修复期的时间安排要做到合理化。修复费用技术尽量要选择一些修复时间相对较短的,需要及时结合具体业主修复项目以及开发前期规划等来进行。3)修复工程成本较低经济合理。
在完全保证场地修复处理效果的必要前提下,根据场地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并且结合不同修复技术的使用类型和优点,尽最大可能降低修复成本。4)避免潜在的二次污染。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考虑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选择绿色修复技术。
4.2 修复技术利用
(1)抽出---处理技术。该处理技术的基本设计思想也就是将已经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抽取到地表,然后再采用地表搭建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方法进行污水处理。通过不断清理抽取的地下水,污染涉及范围和严重程度逐渐得到减少。就此前两种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结果来看,其主要技术结构特点和应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范围广,适用于大气污染废物埋藏较深的大气污染处理场地。2)后续抽出---处理技术主要取决于对后续抽出--处理技术的正确选择,而对于后续抽出--处理技术的正确选择和广泛应用往往受到不同污染物处理特性、整治过程目标、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3)若泵内污染源不及时封闭,就可能会在停泵后迅速出现甩尾回阀反弹停泵现象严重。4)持续的增加能源供应,以便于确保地下水资源开采和地下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需要对系统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和安全监测。
其次是原位氧化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氧化剂、还原剂将地下水水体引入地下,与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水体净化修复效果的一种新型地下水水体原位净化修复处理技术。Fenton试剂、高锰酸钾以及过硫盐酸和过硫酸复合盐、过碳酸盐和臭氧(O3)等是目前常用的氧化剂,常用的还原剂包括零价铁,零价镁等零价金属。此种技术在应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和局限性为:1)范围广,适用于不同有机污染物。2)氧化剂与污染物之间的接触情况决定了原位氧化还原修复是否有效。为了使氧化剂与污染物有效地接触,需要根据注入具体位置的情况调整注入系统。对注入位置的正确描述、地下水流向和污染物的划分都很重要。3)因为溶剂注入井的数量有限和存在水力溶剂传导氧化系数实际分布的复杂问题,所以通过采用水相溶剂注入系统控制还原氧化剂或控制还原氧化剂的实际用量常难准确把握。
两种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局可以发挥突出的效果,不过二者的具体实施特点和局限性不同,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基于地块的具体条件进行技术利用对比。本文针对D1-4地块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实践总结的两种技术进行筛选应用对比。
根据地下水整治技术的比较和选择及工程要求,地下水整治工程采用抽采治理技术,即在污染区设置地下水抽采井,抽取的地下水经地下污水处理地下水管合格后排放或再利用。对于某些地区,如果萃取处理技术难以达到标准,则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作为辅助处理。D1-4区块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氯代烃(氯乙烯、二氯乙烯和1,1,2-三氯乙烷)。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地面污水站主要采用气提工艺和活性炭过滤,可有效修复受VOCs污染的地下水,技术成熟,成本低,二次污染风险低。推荐采用排污和活性炭过滤联合工艺修复地表水处理厂地下水。
5 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的社会效益
土壤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控制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土壤修复工程,可根据场地未来使用情况,恢复土壤的土地利用功能,合理保护土地资源。同时,修复项目可以使土壤污染的降低,消除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污染场地的整治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此外,污染场地的修复可以恢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促进良性生态循环,增加公众满意度,增加社会稳定。
6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地块控制和修复对地下水健康有显著的意义,对地块整体利用也有突出的价值,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强调相应的工作。文章分析研究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控制和修复,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凌,周智来,陈辉.对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08).
[2]杜明泽,李宏杰,李文,等.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金属矿山,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