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娜 王涵
鸡西鸡矿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一年我院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均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两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检查后,疾病组受检者颈总动脉(1.47±0.42)mm、颈内动脉(1.36±0.52)mm、颈外动脉(0.97±0.21)mm、PSV(0.89±0.44)m/s、RI(0.5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疾病组受检者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上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通过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从而为后期预防脑卒中提供有力的依据,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脑卒中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损伤,又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以及“脑血管病”等。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分为早期(I期)、后期(Ⅱ期)以及末期或后遗症期(Ⅲ期)。早期主要表现为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关节活动度受限以及疼痛等,后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受限等,末期或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上肢功能丧失、皮肤萎缩、感觉障碍等,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生命质量。脑卒中可大致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脑卒中发病主要与血管性危险(动脉血管壁出现硬化、血栓等)、其他疾病(心源性疾病、动脉炎以及血管炎症等)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熬夜)等因素有关,而其中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息息相关。据相关文献显示,可根据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脑卒中发生提供参考价值。因此,我院对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统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近一年我院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颈动脉超声诊断:取患者后侧位,用以显示最清晰颈动脉长轴图像。纵切面向上扫查颈总动脉,记录CCA血流速度频谱,根据多普勒频谱、解剖学特征确认ICA与ECA,并将图像异常区域中的斑块厚度、特征进行实施记录,同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检查后,疾病组受检者颈总动脉(1.47±0.42)mm、颈内动脉(1.36±0.52)mm、颈外动脉(0.97±0.21)mm、PSV(0.89±0.44)m/s、RI(0.5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经过研究后发现,检查后,疾病组受检者颈总动脉(1.47±0.42)mm、颈内动脉(1.36±0.52)mm、颈外动脉(0.97±0.21)mm、PSV(0.89±0.44)m/s、RI(0.5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疾病组受检者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上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健康人员,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更高,提示形成斑块的几率的更高。同时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而健康人员出现颈动脉狭窄的几率很小,提示颈动脉狭窄情况与脑卒中发生息息相关。且脑卒中患者PSV、RI更高,提示患者颅内存在血流循坏受阻现象。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通过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从而为后期预防脑卒中提供有力的依据,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晓东,孙飞一,彭湃.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68-169.
[2]臧艳芳.颈动脉超声在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01):94-95.
[3]李艳芬,张凯秀.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04):394-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