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潮、文劲松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检修分公司 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力行业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在逐渐发生变化。在供电系统中怎样能够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电力企业需要重视的最大问题,而超高压输电线路是供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分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风险监测与控制。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风险监测;控制
0、引言
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电力资源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这一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电能资源是不能够储存的,一旦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故障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输电线路是电网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稳定性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稳定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输电线路的运维风险,这是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运维风险因素分析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运维风险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因素影响。第一,在我国的输电线网建设工作中,超高压输电线路大多数直接建设在自然环境下,长期的直接接触会受到自然环境较大的侵蚀和破坏,导致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给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留下各种安全隐患,需要做好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检查维护,保障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线路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因素,维护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对已经老化或损坏的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就会导致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遗留,给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埋下隐患。第二,自然灾害也会对超高压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灾害危害性一般也较大。例如:在一些的山区地区,经常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问题,导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大面积损坏,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处于沿海地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空气比较潮湿,会导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侵蚀速率加快,影响到线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同时沿海地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还时时面临着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害。其次是线路因素。在输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社会和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超高压输电线路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下,如果没有做好长期的检查维护工作,就会导致此类问题逐渐扩大,最终造成线路故障等情况的发生。一方面电力系统在长期高负荷的运行状态下,会使得线路更容易出现故障问题,老化、损坏的速率加快;而有些电力企业在进行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时,没有控制好线路架设质量,给线路的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并且还有些超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被铺设在交通事故多发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等,如偏远山区、公路交通要塞地区等。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还会对超高压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超高压输电线路还会受到人为原因的破坏,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一己私利,窃取超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也会导致线路设备的运行故障。
2、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风险的监测与控制
2.1强化监测维护机制
完善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监测维护机制是保障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及时发现并消除不稳定因素才能保持输电网络长久的平稳运行。
强化检测维护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采取监测维护责任制。通过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划分和分配,将整段的监护责任划分落实到每一个值班的检修人员,在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的同时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事故的情况。
第二,建立定时定期的检查制度。在定期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检查工作时,要制定规范化的监察制度,对检查项目进行量化。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DL/T741-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253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等标准规范制定检查制度。如在特殊地形、极端恶劣气象环境条件下要注重线路防冰、防洪、防风等防护能力的检查。在矿场采空区时要强调地质条件、地基处理以及杆塔、螺栓等预防塌陷措施的检查。
2.2完善设备监测评价机制
完善的电力系统输电运行设备检测评价机制,有助于降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隐患,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应该贯穿于各个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各个环节。
为了更加了解掌握电力系统输电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和《DL/T 741-2010架空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253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等文件不断健全和完善设备监测评价机制是必然趋势,通过对包括防雷装置、防鸟装置、各种监测装置、杆号、警告、防护、指示、相位等标识、航空警示器材等在内的设备建立详尽的评价制度,保障输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3优化设备检修记录工作
电力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中,除了需要及时将设备名称、型号以及缺陷记录下来,在设备缺陷消除后同样应该标注缺陷解决记录[3]。还应进一步加强现场勘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以便完善勘察数据库,总结错误,积累经验,以促进未来快速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防患于未然。
2.4 加强电力设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目前电力系统超高压输电线路运检中还是依据人工方式来满足电力系统智能化、精细化的需求,没有较高时续性的处理和掌控缺陷的水平。未来输电工作的发展要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保障输电运维监测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检测,更有利于提高精准度和数字化,对电力设备实现不间断的监控。
2.5提高运维水平
高度重视直流输电系统整体运维策略,系统梳理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结合直流自身闭锁逻辑及设备健康水平,综合确定设备管控级别与运维措施,形成维护项目完善、巡视类型细分、管理措施闭环的整体运维策略。各单位细化编制本地“一站一册、一线一册”及直流线路交叉跨越点“一点一册”,将电网、设备风险要求转化为措施,具体到设备,每月动态管控。“精心检修好设备,保持设备健康,可以为输电可靠性提升夯实基础、创造条件。”精心体现在前期策划、过程管控和规范验收等各个环节。在前期,加强检修管理前期策划,组织开展直流检修方案集中审查,发现、督促整改相关问题。在过程管控方面,组织内外部专家开展直流检修质量督查。与此同时,加强竣工验收,采用WHS(质量控制点)工作法制定表单,全面规范验收工作,并开展检修规范化试点,总结经验形成管理业务指导书。
2.6?新技术的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日益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电力企业也是一样,应该积极的将新技术运用到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中去,有效的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危险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与稳定,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比如现阶段运用比较广泛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控设备就是如此。这一系统能够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温度、微气象、覆冰情况等等,发现故障问题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有效的降低输电线路的运维风险。
2.7采用“三位一体”的巡检模式
要想提升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效果,应该对以往人工巡视的模式进行调整,采用新型技术与先进设备,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在线检测,以此来节约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和前期费用。在超高压输电线杆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双回与多回路方式,主要为80~100m的高塔杆,因此以往人工巡视模式已经难以符合现代化的检修需求。要想对高塔中的金具、线路、导线等缺陷进行分析,应将直升机、无人机等新型设备应用其中,与人工巡视的方式相配合,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全方位巡检。另外,在日常巡视中充分发挥直升机的作用,对高塔进行逐塔逐档的排查,使故障隐患被准确的挖掘出来,并且及时处理。对于山火区、居民区、外破区等特殊区域,可以采用无人机进行动态巡视,以此来获得各个区域在输电线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与人工巡检的方式相互配合,将各类故障和隐患有效的排除,保障输电线路始终属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2.8生产管理体系实行的流程管理
借助构建生产管理体系PMS,能够从横向和纵向展开集成,对生产电网的期间展开监控覆盖,规范性的生产管理体系对完成国家维护电网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的水平展开增强。当今,生产管理体系PMS不仅能够在一般高压的输电线路运营维护中应用,对故障和检测记录都可以进行管理。此外,对维修方案、工作记录实施备案管理。然而,运行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操作人员整体均可以在管理中心控制的范围内,完善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输电线路的运维工作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以上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线路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应对方案,有效的降低其运维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为供电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闫宇,祝铭悦,闫旭东.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48~49.
[2]许沛东,方华亮,王海鸣,苏永春.基于风险评估与灵敏度聚类的输电线路逐级运维策略[J].电网技术,2018,42(09):3024~3032.
[3]吴尚书.提升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工作质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