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海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摘要:艺术高于生活但是来源于生活,尽管艺术是不拘于任何一种形式的,但是这门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依旧要将现实性作为首要考虑对象,并且能够符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次还需要注意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安排和实施。艺术设计课程和其它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需要学生具有审美眼光,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将根据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方式、探索过程
一、引言
艺术设计是近些年所开设和发展的课程,它和别的课程相比具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它的魅力来自于这门课程本身的艺术性要高于其他课程,所培养的是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课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所以,这也为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喜爱这门课程、如何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如何能让学生将理论和知识相结合、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了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
(一)3PID教学模式
3P分别对应的是英文单词project、process和presentation。[1]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是帮助教师在解决设计课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所产生的一种解决方法的教学模式。
首先Project,是对于课题的选择。在选择课题时,需要符合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学生在设计时有明确的目标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课程设计目的明确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至关重要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些教师只一味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设计中不切合实际的增加趣味性,而缺失了实际操作性,这种情况同样是不行的。学生的兴趣和完成的效率应该两手同时抓。并且在课程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师自身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并且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这样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也能更好的选择课题。
Process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师完善好课堂教学时,也要针对学生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巩固的练习题目,在合适的时间里进行提问,给予相对应的点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跃的课堂中来,贯彻落实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Presentation,教师应该重视陈述,陈述是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一堂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加以陈述性说明。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途径,更加考验的是学生对于作品的一种理解,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念。
最后,D是Description,含义是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一般和课堂教学质量相关联。在设计说明书里主要包括课题的主题、来源、基本内容等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包含有学生对于课题的认识和设计方案、图模型等。
(二)双主教学模式
新课改提出:“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要求。”但是在艺术设计这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都有其利弊。为了保留两者的优点摒弃缺点,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开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
[2]双主教学模式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将学生和教师都放在主体地位上,它的优势在于:一、在教师是主体的情况下,把学生也当作主体,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的进行学习,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并且知识的转化是从外部向内部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可以转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生在同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对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的过程;二具有协作作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是近些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所新提出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群体,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将知识分享给其他学生的过程,这种分享过程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学困生来讲,这种合作学习氛围也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关注学习环境的设计。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达到资源共享的过程,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非常适合学生寻找艺术灵感,这样课堂中不仅有多媒体设备还具有教师指导和其余学生共同交流的三种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总的来说,双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并且也能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知识意义的构建所展开的。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更好的观察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整个教学氛围都更加的活跃和轻松。
三、教学实践的探索
(一)教学条件的改善
教学是离不来教师这个主体的,教学条件的改善首当其冲的是教师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我国目前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采用的是“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和传统课程相比,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可以来自于社会上的设计师等职位,并不一定必须是教师专业的人担任。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一定的好处的。首先这类教师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如上文所述,艺术设计的教学要紧跟时代,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所以这类教师在教学中会适当的加一些实践活动,增加课程的实用性。艺术设计的课堂也是与众不同的,它由教室向工作室转变,工作室能够让老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结合。除了师资队伍的加强改善外,也应该改善硬件设备。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要高于其他课程,学校不仅要不断维护旧的教学设施,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新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操作环节,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完善,例如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等,只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重视承接关系
虽然我们一直说,艺术设计这门课程要具有实践性,但这不代表忽略其专业基础。专业基础分为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专业的理论基础,那么实践操作就是纸上谈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中,要一手紧抓两个基础,使学生能够两腿并排往前跑,共同发展不偏科。并且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对应的教学任务,按照预期完成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未来进入设计工作室铺垫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第三,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与他人不同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如果能被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其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必备的专业基础外,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色,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和帮助。艺术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拘于一种特定的模式,所以个性化教学是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着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进行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术研究。最后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留意校外的就业渠道,给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多重帮助和多重选择,努力使得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得到保持和谐稳定的发挥,争取年年都能稳健提高。
结语:艺术设计在教学中要时刻做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使得学生有更高的艺术修养和更好的审美眼光。所以,只有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保障,本文简要探讨了两种教学模式,分别是3PID教学模式和双主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教学模式的转变配合教学条件的改善,重视教学的承接关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罗淞雅.“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科技资讯.(2020):150-151.
[2]谷冰[1,2].“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时代教育.(2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