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社琴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幼儿园 744500
摘要:所谓科学教育活动就是激发幼儿自身能力以及探索欲望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方法,这对于幼儿思维的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幼儿时期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而为了让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需要先明确幼儿优良学习品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幼儿优良学习品质的内容有针对性制定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引言
虽然儿童似乎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但在现阶段,教师必须通过注重学习质量,为儿童的学习创造适当的基础,以便对儿童的学习作出积极和积极的评价,这对学习的整体发展是有益的。通过促进非智力因素,儿童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举措,并通过激励他们的学习目标,促进总体质量的提高。通过专注和毅力、复原力和独立性,儿童能够获得学习所需的特性,并具备利用这些特性获取知识的经验。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概述
科学教育主要是指向学生传授现代知识,传递现代社会价值理念的一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内涵价值,掌握基本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科学教育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育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对周边世界常常怀有好奇心理,因此他们常常会对周边现象寻求合理解释。在看到周边自然现象之时,很多幼儿常常会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分析事物发生的原因,而这种判断大部分都是主观想象而来的。但是,科学与幻想之间并没有绝对区别,猜想和联想也是幼儿最原始科学活动。随着幼儿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幼儿对于事物认知也在增加。除了生活经验不断增长,幼儿自身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他们对于事物认知会越来越客观,趋向于成年人水平,所以幼儿科学素养是一个不断变化过程。本文所探讨的幼儿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科学教育,其本质在于提高幼儿科学水平。但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和一般科学教育之间又存在不同,因为幼儿对周边事物都充满好奇欲望,掌握科学常识又非常有限,只能够采取有限方法去探索,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遵循幼儿客观发展规律。
二、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优质的科学活动情境
在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对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就必须要构建起优质的科学活动情境,因为这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科学教育活动的优质状态,以确保其可以为科学教育工作带来积极、正向的帮助,促使幼儿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实现进步与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动情境的构建,以确保他们可以在学习之前获得良好的动力激发和引导,为科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助力。例如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之前,我都会将幼儿们带入到实现设计和布置好的区域活动环境之中,在科学活动区中我从功能角度将其网格化,具体包括作品展示区、自主探究区、互动研讨区等,让幼儿可以一进入活动区中就能够产生良好的情感引导。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到特定区域当中去进行科学活动,为接下来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化的探究学习,培养幼儿学习态度的良好品质
《指南》指出: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幼儿在科学的探究中、在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主动、专注等良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让扑克牌站起来》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去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起来。
孩子们有的借助夹子让扑克站起来,有的借助花片、有的借助积木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通过自主的探究与操作是扑克站立在桌子上。其次,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挑战的特点,提出更具难度的问题:“如果不借助任何材料,你能让这两张扑克牌站起来吗?”孩子们有的有折的方法、有的有搭的方法、还有的用靠的方法,使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在活动的最后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办法,将扑克牌搭建得更高。想要搭建得高扑克牌就得考虑搭建的平衡和重心,这也需要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孩子在探究中,学会了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幼儿园活动中,幼儿会时常表现出对于周遭事物的探索和认识的欲望,这种强烈的动机恰恰是幼儿学习品格形成的原始动力,我们要抓住幼儿这方面的表现,积极的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好幼儿引导,要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将幼儿的发展作为最大的教育目标。要切实的抓住幼儿实际发展的需求,不能盲目的对幼儿进行批评,要耐心的去询问幼儿真实的内心想法。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跑过来问我:“王老师为什么当我把黑板上的那两块磁铁吸在一起时,一面可以相互吸住,可是当我把一块磁铁转一面时他们就会弹开,没办法吸住呢?”之后,我抓住孩子的兴趣,开展了科学活动:《磁铁之间的秘密》,我提供了标有S、N两级的磁铁让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索、发现,并把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在探索中他们发现:蓝色的N遇到红色的S时它们会相互吸引,蓝色的N遇到蓝色的N时它们会互相排斥,红色的S遇到红色的S时它们也会相互排斥。从而使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活动中积极猜想交流,发展了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组织小组分工合作活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目前,关于幼儿的自主性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这一要求直接改变了师幼互动模式,需要切实突出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亲自操作、自主发现,从而不断优化科学活动的效率。但是,受到人生阅历、身体素质发育情况的客观限制,幼儿又无法独立完成科学活动的探究任务,而要想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任务的话,需要构建幼儿小组,让幼儿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参与科学活动。如此,可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幼儿积累成功的科学探究经验。因此,幼儿教师要综合观察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将存在互补关系的幼儿分到一个小组,还要监督各小组内部完成分工任务,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自主参与科学活动,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如在“影子的秘密”科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探索影子的秘密,我就将性格互补、智能互补的6名孩子分到一个小组,让孩子们以团队形式去探索影子的秘密。在本轮科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对影子的了解情况,孩子们也提到只有在光线的照耀下才会出现影子,如果阴天下雨,或者是漆黑的晚上,影子便不会出现。于是,我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手电筒、玩偶,引导各小组通过改变光线的位置去观察玩偶的影子变化情况,各小组都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描绘影子的方位、大小与胖瘦变化情况。这个科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每个孩子都想遥控手电筒。对此,我科学介入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引导各小组明确了组员职责,以便让幼儿顺利实现科学探究,使其积累丰富的科学探究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时期利用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品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品质;为幼儿创新多元化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学习品质;为幼儿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学习品质;最后还要尊重幼儿的质疑,培养幼儿的资源利用学习品质。另外,在科学教育活动结束后还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只有这样,幼儿的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幼儿和谐健康的成长,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下),2020(02):59.
[2]张一凡.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学习故事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沈敏.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12):173.
[4]孙立岩.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吉林教育,2017(19):74.
[5]林惠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7(0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