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秦发培
[导读] 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秦发培
        贵州省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    550600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同时教育部门也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来培养学生。以上综合能力的表现被统称为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1、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能力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或者目标体现出来的素质,也是指可以顺利完成某件事情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人类的活动效率是直接受能力影响的。而且能力还会影响到顺利完成活动的心理特征。不同人群在完成任务中表现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能力主要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记忆、思考以及观察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音乐家、等特殊职业群体具有的能力。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提供新方法、新理论以及新发明的能力,并且这些新发明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根据相关对于创造能力的定义得知,创造能力就是遇到新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就可以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小学生创新思维就是指小学生在只有对必要的技术知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解后,掌握了基本的探究方法,应用这些技能对问题进行处理,在处理问题中展现的新方法。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可以独立进行思考,不循规蹈矩,思维逐渐跳跃,善于联想,小学生最高智慧体现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发展强大,甚至还会走向衰微。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掌握书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很多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一段时间后会跟不上教学进度,并非是不够努力,没有主动学习、钻研的意识,只会等待被动的安排,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时期,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2.1独立性的培养
         在小学教学中相信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甚至有时若是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是教师在课程学习中让学生自行讨论,学生就会出现沉默不语的情况。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教师在最初的课程教学中总是压制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并无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教师就是课堂中心”的观念,这就导致学生出现了独立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就要改变学生的想法,并在教学中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向学生传递敢于发问善于思考的观念。例如,语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重怎么读”,有的学生就会说是四声,有的学生就会说是二声,那么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就要发现学生的“独立性”,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不要受他人意见左右,同时还要向学生传递虚心学习的观念。

因为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已经做出了考虑,比如“重”为什么要读四声,因为所学文章中的词汇是“体重”,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并利用客观辩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独立性,让学生的独立性得以保存。
         2.2想象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营造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给学生,便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补充课堂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锻炼。提供学生大量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在遇到一个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对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升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没有实践的创新是虚无的,无法真正展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动手,以此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在实践中创造了新价值。另外,教师在学生的实践中需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给予学生实践中正确方向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下大胆地进行创造,教师在时间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发现学生特别的想法和大胆的想象进行鼓励,激烈学生将想象变为实际,使得学生在动手实践充分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
         2.4乐观态度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如考试失利、演讲失误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受挫,有的学生在受到挫折后就会一蹶不振,这不仅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并在教学中为学生组织相应的训练,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演讲,在学生进行演讲时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要避免其他学生在演讲时“起哄”,这样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就会充分积累经验,并逐渐了解到应如何面对挫折。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思维,就像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故事演讲时总是匆匆讲完故事就回到了座位,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演讲时进行自我介绍,并且在演讲后还会致谢词,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积极的心态,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下,教育的培养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性人才,还需要的是创造性综合人才。因此,从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奠定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多个层面出发,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个性化展示与实践动手的机会,也对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给予正面的鼓励与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创造力表现空间,从而有效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艳玲.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20(02):45.
        [2]车东风.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科技风,2019(34):37.
        [3]贾凯,逯小丹.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59.1966年11月,男,贵州黔南,小学专业技术九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